儿童高级别脑肿瘤普遍存在预后不良的问题,现有治疗手段对这类患儿的整体预后改善效果有限。即使采用包括手术、放疗(RT)±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高级别胶质瘤(HGG)、弥漫性固有脑桥胶质瘤(DIPG)、MYC和MYCN扩增的髓母细胞瘤(MB)、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s)以及复发性室管膜瘤等预后不良的脑肿瘤类型,儿童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波动在0%至50%之间。此外,幸存患儿还常常面临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如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异常、耳毒性、继发性恶性肿瘤等)。因此,开发新型治疗方法以改善这一特殊群体的预后并减轻后遗症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加拿大Rutka教授曾担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神经外科专业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编。三十余年来,他持续专注于儿童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Rutka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高级别脑肿瘤的临床研究,在胶质瘤、纤维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等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他特别擅长激光间质热疗(LITT)、清醒开颅术及显微手术技术,并开展MRI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治疗DIPG的临床研究。通过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致力于为儿童高级别脑肿瘤患儿争取更长的生存期。
2024年5月,Rutka教授在《Neuro-Oncology》期刊发表了关于儿童高级别脑肿瘤免疫治疗进展的研究论文《临床前儿童脑肿瘤免疫治疗模型:障碍与突破方向》。免疫疗法在部分成人肿瘤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成功,这为儿童脑肿瘤(PBTs)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单一疗法在儿童高级别胶质瘤治疗中的失败,主要归因于肿瘤微环境(TME)的特异性以及血脑屏障(BBB)对多数治疗药物的阻隔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将ICIs与其他激活免疫系统或靶向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治疗方法相结合的联合策略。目前Rutka教授团队正在建立相关实验模型,深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儿童高级别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作用机制解析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清除癌细胞,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备受关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作为ICIs的代表药物,已获批用于肝癌、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尽管ICIs在部分患者中疗效显著,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因此,如何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免疫调节剂(IMs)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已有研究证实IMs与ICIs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尽管儿童高级别脑肿瘤的治疗之路充满挑战,但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迭代更新,相信这一难治性疾病有望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James T. Rutka. Preclinical pediatric brain tumor models for immunotherapy: Hurdles and a way forward
尽管儿童高级别脑肿瘤的治疗面临诸多困难,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懈推进,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等新型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这一疾病有望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胶质瘤
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脊索瘤

沪公网安备31010902002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