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松果体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炎性肉芽肿、胶质母细胞瘤影像都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2023-06-13 18:19:32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炎性

  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炎性肉芽肿、胶质母细胞瘤,这这些疾病的影像都有哪些特点呢?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相关的鉴别呢?

  鉴别诊断1: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成血管细胞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源性良性肿瘤血管母细胞瘤属于WHO 1级,组织起源不定,由间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血管母细胞瘤有囊性(60%~90%)和实性(10%~40%)两种,大脑半球和脑干的血管母细胞瘤有囊腔者仅占20%。脊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相对少见,较常见于胸髓,其次为颈髓,实性多见,但囊腔结节型以「大囊小结节」为特征,壁结节常位于脊髓的背侧,多伴有脊髓空洞和水肿,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的结节或团块,结节与软脊膜关系密切,常出现血管流空信号及滋养血管;文献报道发生于颅内和椎管内的血管母细胞瘤相比较,后者实性型较为多见。诊断要点:①通常发生于40-60岁成年人,儿童少见;②80%~85%发生于小脑,3%~13%位于脊髓,2%~3%位于延髓,发生于幕上少见;60%为囊实性,40%为实性;③CT表现为低密度的囊肿伴有明显强化的壁结节(大囊小结节);④囊性部分在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壁结节的信号多种多样,但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囊壁一般无强化。肿瘤内或旁纡曲的流空血管影是其特征。

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炎性肉芽肿、胶质母细胞瘤影像都有哪些特点?

  鉴别诊断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好发于30-50岁男性,PCNSL有几个不同分型:大脑淋巴瘤病、血管内淋巴瘤、硬脑膜淋巴瘤。起病缓慢,以认知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多以头痛、头晕、乏力等起病,随着病情加重,可在数周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精神状态及行为改变、颅压升高、癫痫发作,但出现癫痫的概率明显低于其他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影像表现上,淋巴瘤在CT上多呈高密度,少部分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而脱髓鞘病在CT上无高密度,可据此鉴别。MRI上淋巴瘤病灶好发于于中线结构,如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大脑半球、深部灰质核团,少见与室管膜下、鞍区、幕下小脑、脑干、等,常为单发,也可多发弥漫浸润,可沿胼胝体左右跨界,并伴有轻中度水肿和占位。CT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呈轻中度强化。多数患者头颅MRI显示T1等/低、T2等/高、Flair高,DWI和ADC提示明显弥散受限,ASL等/低灌注,通常有强化,包括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云雾状边界、脐凹征、蝶翼征(胼胝体浸润并跨半球)、尖角征、鼠尾征、手指征、周围裂隙征等,不同表现有血管包埋征。MRS见NAA下降、Cho上升、高大Lip峰、可见Lac峰。当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病变或脑室周围白质区单发或多发肿块,伴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均匀强化,需考虑PCNSL可能。

  鉴别诊断3:炎性肉芽肿:脑内炎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脑内非肿瘤性病变,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病理上主要为慢性增生性炎症,当增生的组织细胞形成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即称为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多发生在皮质区或皮髓质交界区,边缘较规整。MRI平扫T1W 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 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环形或均匀强化,有早期强化或延迟强化现象。部分病灶相邻的脑膜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病灶周围水肿较轻,占位效应不明显。

  鉴别诊断4:恶性胶质瘤:形态多不规则,多数有分叶,呈浸润性快速增长,因此境界较淋巴瘤不清,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囊变、坏死及出血较多见。MRI增强后呈环状边缘强化或不规则强化,但不及淋巴瘤明显。

  鉴别诊断5:转移瘤:转移瘤一般都有脑外原发肿瘤病史,散在多发,大小不均,好发于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皮髓交界区,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更明显,呈典型的「小结节大水肿」。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