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治疗策略:生长速度与大小如何影响决策?
你或许不知道,听神经瘤的治疗策略,有时就取决于那看似不起眼的几毫米变化!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Froelich教授(福教授)等专家经研究发现,当听神经瘤在连续两次MRI检查中显示年增长≥3毫米时,这一数据便成为了治疗方案的关键转折点——意味着患者可能需要从保守观察转向积极干预。
听神经瘤的生长速度差异极大:其每年平均生长速度为1.75±0.83毫米,而生长最快的情况下,每年竟能增长18毫米。并且,一旦肿瘤直径达到2厘米,后续继续生长的可能性就相当高!
听神经瘤显著生长的判断指标包括:直径年增长>2毫米、体积>1.2立方厘米、或体积变化>20%。不过,其中最为关键的“红色警报”是磁共振连续2个层面肿瘤直径每年增长3毫米,此时就需要慎重考虑干预治疗策略了。这一结论是福教授等专家基于Pubmed和Emabase数据库中1995-2015年发表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
值得留意的是,普通CT检查可能难以发现听神经瘤的细微变化,只有通过增强T1加权MRI才能精准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如果患者的听神经瘤正处于观察阶段,务必定期进行复查:在病情稳定期,每年复查1次;一旦出现肿瘤增长的迹象,则需每3-6个月检查一次。
虽然目前相关研究的证据等级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这项研究无疑为听神经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请牢记,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才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注:目前关于听神经瘤生长的大多数证据源自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这些研究中的随访时间长短不一。未来还需要开展设计更为严谨的前瞻性研究,以便更准确地依据每年的听神经瘤生长速度来评估其生长率。
手术、放疗、观察等待…听神经瘤大小不同、治疗有何不同?

在临床中接触到的听神经瘤患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检查时发现听神经瘤,但症状相对较轻,这类患者往往会纠结是否有必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他们担心术后的状况会比术前更差;另一类则是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严重,已经出现了面瘫、听力下降等典型症状,这类患者又会担忧术后面瘫情况加重且难以恢复。为何同样是听神经瘤,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却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主要与听神经瘤自身的肿瘤特性密切相关。
为什么有的听神经瘤长得快、有得慢?
一、临床病理
AntoniA型(细胞密集排列):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呈现为致密纤维状,密集且成束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相互交织。在核磁检查中,表现为T1、T2等信号,增强扫描时强化较为明显。这类听神经瘤通常生长速度较快,Ki-67指数常大于5%。
AntoniB型(疏松黏液样基质):属于退变型,细胞胞浆较少,容易发生粘液变形,细胞之间存在粘液液体。核磁表现为T1等低、T2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现不均匀强化,还可见囊变情况。通常情况下,这类听神经瘤生长缓慢,囊性变较为常见。
二、分子生物学机制差异
NF2基因突变状态:快速生长型听神经瘤,常常伴随着NF2基因(22q12.2)的纯合缺失或截短突变,这种突变会致使merlin蛋白完全失去活性,进而使得细胞增殖信号(如mTOR通路)持续处于激活状态。
肿瘤微环境特征:相关研究显示,VEGF高表达的肿瘤,其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快速生长呈正相关关系。
免疫浸润:当肿瘤中CD8+T细胞浸润较多时,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更慢,这主要是因为免疫监视效应发挥了作用。
听神经瘤大小和治疗策略有关吗?治疗策略该如何选择?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听神经,它在面神经、脑干、小脑所形成的间隙中逐渐生长。很多时候,听神经瘤是在体检过程中偶然被发现的,也有部分患者是以听力下降、耳鸣作为首发症状。随着瘤体不断增大,它会逐渐压迫周围的重要结构,其中包括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后组颅神经、小脑以及脑干等。
肿瘤的大小和发展阶段不同,会引发不同的症状,相应地,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Hannover分型,便是依据肿瘤在CPA区占位的扩张程度,将其分为4个生长期。
一期:内听道期。此时肿瘤局限于内听道内,仅会出现听神经受损的相关表现,除了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和眼球震颤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二期:脑池期。肿瘤开始进入桥小脑角区,但尚未接触到脑干,主要症状依然以听神经受损症状为主。
三期:脑干受压期。肿瘤开始与脑干接触,不过尚未产生明显的压迫症状。然而,由于肿瘤压迫到了邻近的神经(比如三叉神经、面神经、后组颅神经等),患者会开始出现面瘫、面部疼痛麻木、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症状。
四期:脑干及脑室受压期。肿瘤会使脑干明显移位,脑干受损情况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头痛等症状。当压迫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甚至会产生意识障碍,比如表现出淡漠、嗜睡、痴呆,严重的甚至会陷入昏迷状态。
肿瘤大小和发展阶段会导致不同的症状,从治疗策略上来说,手术是已出现症状的听神经瘤治疗的首要标准。然而,针对大于3cm的大型肿瘤,无论患者是否伴有脑干压迫、脑积水、三叉神经痛等症状,都应该选择手术切除。如果肿瘤为内听道型听神经瘤,或病情复杂不具备手术条件时,则可考虑放疗。
需要注意的是,放疗不仅可能无法彻底根治肿瘤,还容易对正常神经造成损伤,而且肿瘤复发的概率较高,一旦复发,往往需要再次进行放疗或手术。一般而言,对于听神经瘤,只有通过手术才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因此,若想尽可能更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面神经功能和剩余听力,降低复发率,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格外谨慎,尽量寻找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生进行手术。
在听神经瘤的治疗过程中,治疗理念先于手术操作。如今,听神经瘤手术已将“尽可能全切”“不面瘫”“保留听力”这三个要素作为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准,在不损伤神经、保留神经解剖完整性和功能的前提下安全切除肿瘤,功能保留逐渐成为听神经瘤治疗的首要目标。
INC国际教授听瘤案例:
“我要保面、全切、保听”——大学教授听神经瘤两次突聋后,还能实现吗?
年纪大了,听力下降很正常?小心脑干被听神经瘤挤压变形!
怕面瘫失聪?看巴教授成功为这名听神经瘤患者全切手术
大型听神经瘤如何做到全切肿瘤、面听神经解剖保留+功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