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垂体瘤

鞍区肿瘤伴血供丰富与紧密粘连的处理策略解析

发布时间:2025-08-28 09:41:28 | 关键词:鞍区肿瘤伴血供丰富与紧密粘连的处理策略解析

蓝色框部分是不是看着很像马鞍,鞍区也因此而得名,主要位于颅底的蝶鞍区域

  蓝色框区域因其形态类似马鞍而被称为鞍区,主要位于颅底蝶鞍部位。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包含垂体、视神经与视交叉、下丘脑等多个关键结构,属于颅底解剖中最精密和复杂的部位之一。鞍区内容纳垂体,前上方紧邻视交叉,后上方则与下丘脑相接。若鞍区发生肿瘤并向鞍上生长,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则可能引起视力障碍。

  那么,鞍区常见肿瘤类型包括哪些?主要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以及脊索瘤等。这些肿瘤在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共性,而本文所述59岁患者安娜所患的,正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鞍区肿瘤——垂体细胞瘤。

  该肿瘤持续侵蚀视力,压迫视交叉,推挤重要血管,占据垂体柄及漏斗区,术中存在较高的大出血风险。

  最终,在INC福教授制定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指导下,从术前栓塞、手术入路选择到具体实施,肿瘤被成功切除。垂体柄及视神经得以保留,安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预后良好,仅住院一周即顺利出院。

01 视力下降原因查明:罕见鞍区肿瘤

  安娜连续三个月出现视力持续下降,其程度明显超出一般近视发展水平,于是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鞍区存在一大型肿瘤——垂体细胞瘤。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神经胶质肿瘤,属WHO I级,多位于鞍区或鞍上区域。由于肿瘤常压迫垂体及视神经,其症状多由肿瘤缓慢生长所产生的占位效应引起,常见表现为内分泌异常、视力障碍和头痛,也可导致垂体前叶功能不足,引发闭经、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及尿崩症等。若压迫下丘脑或第三脑室,则可能引起脑积水。鉴于垂体细胞瘤位置关键且具有高度血管化特性,其治疗面临较大挑战。

  解剖结构复杂: 鞍区周围存在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肿瘤多位于垂体柄前方,上侧由视交叉插入,并被穿孔血管包绕,手术操作需极为精细,以避免损伤这些结构。

  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 垂体细胞瘤常与周围组织(如下丘脑、视交叉、脑干等)紧密粘连,分离过程中易导致出血或神经功能损伤。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至关重要。不同入路各有优缺点,需结合个体情况权衡,以实现更佳预后。

  术后并发症风险: 垂体细胞瘤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复杂,常直至术中才发现病变高度血管化,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包括视神经损伤、内分泌功能紊乱、脑脊液漏及感染等,需在术中及术后进行严格管理。

  因此,制定手术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关键因素,包括周边神经血管结构、潜在内分泌功能损伤以及术中大量出血风险等。

02 手术面临重大挑战,福教授如何制定个体化策略

  安娜的主刀医生为INC福教授,其在鞍区肿瘤手术方面具备丰富经验。与福教授接诊的大多数患者一样,安娜获得了一份“量身定制”的手术方案。

手术难点一:肿瘤位置深在,与垂体、视神经粘连严重

  具体分析: MRI显示球形病变占据垂体漏斗后部及鞍上间隙,肿瘤与垂体柄和正常垂体组织紧密相邻(黄色箭头指示)。

MRI 显示一个球形病变占据垂体漏斗后部及鞍上间隙,且肿瘤与垂体柄和正常垂体组织紧密相邻(黄色箭头)

  视交叉(绿色箭头)和动眼神经(蓝色箭头)因肿瘤挤压而发生移位,视交叉已变薄。此外,肿瘤与颈动脉(白色星号)、后交通动脉(红色箭头)、大脑前动脉(白色星号)和大脑后动脉(黄色箭头)紧密粘连,术中剥离困难,存在较高出血风险。

视交叉(绿色箭头)和动眼神经(蓝色箭头)由于受到肿瘤挤压而产生移位,视交叉已经变薄。此外,肿瘤与颈动脉(白色星号)、后交通动脉(红色箭头)、大脑前动脉(白色星号)和大脑后动脉(黄色箭头)紧密粘连,术中剥离困难,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

  要求: 手术必须在保留垂体及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安全切除,同时避免损伤周边重要神经血管,谨慎分离肿瘤。

  福教授策略: 放弃经鼻内镜入路(EEA),选择经后岩骨入路。该入路可限制脑脊液漏风险,并在颞叶下方提供从后向前、从下向上和从外向内的手术视野,有助于保留位于病变右侧的垂体柄。此外,手术以患者预后为核心考量,而非追求全切。

手术难点二:肿瘤血供丰富,术中出血控制困难

  具体分析: 鉴于该肿瘤血供丰富,福教授术前进行了DSA检查,显示其主要供血动脉为左侧垂体上动脉(黄色箭头)。

由于已知该肿瘤的血供丰富,福教授在手术前进行了DSA检查,显示其供血动脉主要为左侧垂体上的动脉(黄色箭头)。

  要求: 阻断肿瘤血供,避免术中出血。

  福教授策略: 术前实施栓塞术明确供血动脉,且对颅底硬脑膜分支血管近端进行闭塞对神经缺血风险较小。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重建达90%,线圈于垂体上动脉内可见(黄色箭头)。

进行术前栓塞确定供血动脉,且对颅底硬脑膜分支血管的近端闭塞对神经缺血的风险较小。栓塞后的血管造影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重建达到 90%,线圈在垂体上动脉内可见(黄色箭头)。

03 成功安全切除肿瘤,安娜迎来新生

  “为患者而战!”在福教授的这一理念指导下,这场针对垂体细胞瘤的艰难手术正式展开。在福教授的精细操作下,肿瘤逐渐与周围结构分离。为保留内分泌功能,福教授未追求完全切除,而是有意沿垂体柄和视交叉留下薄层残留,这也为安娜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术前已行栓塞,术中未出现出血及并发症,最终这一棘手肿瘤被成功切除。安娜预后良好,短短一周后即出院,期间未出现新发神经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垂体细胞瘤。

由于进行了术前栓塞,术中并未出现任何出血及并发症,最终这个棘手的肿瘤被成功切除。
安娜的预后良好,并在短短一周后出院,期间没有出现新的神经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组织病理学证实了垂体细胞瘤的诊断。

04 什么是垂体细胞瘤?能否根治?

  这是一种少见的低级别(WHO 1级)惰性胶质瘤,起源于垂体后叶的垂体细胞,表现为鞍区占位,常被误诊为垂体腺瘤,无已知激素分泌功能。受肿瘤位置和形状的直接影响,垂体细胞瘤典型表现为视野缺损和/或内分泌代谢改变。

  作为WHO I级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仍为手术切除。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可实现完整切除,预后良好,患者存活率达100%,未见复发与转移。少数病例因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或血供丰富,易致术中大出血。若未能全切,部分残留肿瘤可能导致患者某些症状无法完全缓解,且增加复发风险。因此,手术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