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类型的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积极干预,部分垂体瘤可实现不复发。然而,若垂体瘤病情复杂、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或部分垂体腺瘤呈现侵袭性行为,手术若未能全切则可能导致复发。
《Clinical Endocrinology(Oxf)》杂志刊载的University Hospital of Wales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再次手术的全切除率均低于首次手术。术后再手术的全切除率为46.6%-53.5%,而首次手术的全切除率达69%-71%。因此,首次手术的选择和实施尤为关键。
41岁患者艾拉罹患巨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曾于其他医院接受显微镜下经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由于右侧海绵窦内残余肿瘤继续生长,她随后接受了放疗。
放疗一年后,她出现右眼眼睑无法控制地下垂、视物重影及眼球活动困难,此为典型动眼神经麻痹表现。MRI检查发现其右侧海绵窦内肿瘤复发且持续进展。
几乎绝望的艾拉联系到福教授,她是否仍有手术机会?
INC福教授为艾拉施行标准经鼻经蝶窦入路内镜手术,随后通过移除海绵窦颈内动脉前段骨质以扩展外侧术野。
术后,艾拉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得到缓解,恢复过程平稳。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方案得以维持。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垂体腺瘤,未见恶性特征。
经三年随访,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或生长。她的人生轨迹在经历显著波折后,最终回归平静与光明。
伽马刀的本质与适用范围
伽马刀是否属于外科手术器械?
伽马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刀,实质属于放射治疗方法之一。并非所有肿瘤均适用伽马刀治疗,其具有严格适应症与副作用。超出适应症范围滥用可能弊大于利,并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头部伽玛刀的临床适应症包括:
适用于老年或危重患者,以及术后存在明显残留、5年内腺瘤继续生长发生率达30%-60%且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肿瘤体积巨大且周围正常组织广泛浸润的患者不宜接受伽马刀治疗。
伽玛刀可能引起放射性神经损伤及诱发肿瘤恶化风险。对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放疗起效较慢,因此通常不作为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放疗的潜在副作用解析
放疗常见风险为新发垂体功能减退,其他潜在副作用较为少见,例如神经系统损伤。
垂体功能减退可见于分割放疗及单次放疗后,可能引发全身性功能紊乱,包括持续疲劳、畏寒、食欲减退及不孕;严重时可导致低血压、低血糖以及在感染或应激状态下出现危及生命的肾上腺危象。
两项分别纳入385例和884例接受分割放疗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显示,治疗后5年时新发促甲状腺素等缺乏的概率约为20%,10年时可高达30%。
另有两项研究共纳入494例接受单次放疗(伽玛刀)的各类垂体腺瘤患者,其中21%-24%出现一种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多见于放疗后2-4年(各类激素缺乏发生率未具体说明)。至治疗后10-15年,激素缺乏风险增加,最高可达80%。
应告知所有接受蝶鞍区放疗的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风险较高,需重视神经内分泌功能监测;若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可通过激素替代疗法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