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分泌性垂体腺瘤,又称为无激素分泌腺瘤,它们不会向血液循环中分泌任何激素。通常,这类肿瘤是在对视神经或垂体腺造成压迫的空间占位效应时被察觉的。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因视交叉受压引起的视野缺损,由脑膜刺激或张力升高导致的头痛,以及由于垂体功能减退(激素不足)所带来的疲劳和虚弱感等症状。
本文将分享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的一择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案例。
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影像
患者术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
术前影像
这位56岁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和视野受限的问题,同时伴有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通过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现该患者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大型垂体肿瘤。在内分泌学方面的诊断中,专家们发现这个垂体肿瘤并不分泌任何激素,这表明它是一种无功能性肿瘤。尽管如此,它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和破坏导致了患者体内激素生产的受限,从而引发了垂体功能不足的一系列症状。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揭示了一个位于右侧、紧靠垂体区域的大型垂体腺瘤,并且该肿瘤在注射对比剂后呈现吸收现象。
手术策略
该肿瘤的体积和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向上延伸至大脑的中线区域,而且还扩展到了右侧的颞叶,这样的生长方式对周围的脑组织和神经结构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在经过细致的评估和审慎的考虑之后,施罗德教授决定采取分两阶段进行的手术策略。第一阶段,他选择经鼻内镜入路(即通过鼻腔)切除了位于中线区域的肿瘤组织。在第二阶段,他通过右侧眉毛切口,切除了位于垂体区域右侧的肿瘤部分。
01. 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施罗德教授采用经鼻内镜入路的方式进行手术,即通过患者的鼻腔进入手术区域。在高清内镜的辅助下,施罗德教授精确地定位并切除了位于大脑中线的肿瘤组织。这些肿瘤组织主要位于垂体区域内部,并且向上延伸至垂体上方。通过这种微创技术,施罗德教授能够在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的同时,较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健康脑组织和神经结构的损伤。
内镜下的成像清晰地显示了在真空吸引和刮匙工具的配合下,肿瘤被逐步切除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白色、易于溶解的垂体组织。
在手术的第一阶段顺利结束后,患者的视力障碍问题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这表明手术对减轻视觉症状取得了积极成效。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结果显示:原本位于中线区域的肿瘤已被彻底切除,仅在右侧接近垂体区域遗留了少量的肿瘤组织。这表明手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一结果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的预后信号,也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第一阶段术后MRI检查表明,中线区域的肿瘤已完全切除,同时在右侧靠近垂体区域仍可见到残留的肿瘤组织。
02. 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手术中,位于垂体区域右侧的肿瘤部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无法通过经鼻内镜入路切除。鉴于这一情况,经过两个月的恢复期,施罗德教授为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手术。这次手术采取右侧眉毛切口进行。通过细致谨慎的操作,施罗德教授成功地切除了发育在右侧视神经下方以及右侧大脑动脉周围的肿瘤组织,同时较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为患者后续健康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显微镜成像清晰地显示了视神经(由箭头指示)及其下方的黄色肿瘤。在显微镜和内镜的双重视觉控制下,成功地实现了该手术区域肿瘤的完全切除。
手术结果
术后进行的磁共振成像(MRI)随访检查显示,患者之前的肿瘤已完全切除,没有留下任何残余。在手术过程中,施罗德教授成功地维护了垂体柄的完整性,并且保全了垂体柄附近狭窄区域内正常的垂体组织。内分泌学的检查结果指出,患者术后出现了激素水平的失调,因此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以确保身体功能的正常维持。无其余并发症。
术后六个月进行的第二次手术后的MRI随访检查表明,肿瘤已完全切除,同时垂体的边缘结构得到了妥善保留。
采用眉毛切口进行的手术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六个月过去了,手术痕迹已经变得非常淡,与眉形自然衔接,几乎无法察觉。这样的手术成效不仅让患者的面部恢复了自然的协调与美感,还帮助病患在社会互动中重建了自信,不必因为手术疤痕而困扰。
照片呈现了患者在手术后六个月的情况。可以观察到整形手术的效果非常出色,右侧眉毛附近的疤痕几乎已经隐形。
案例分析
眉毛切口的优势有哪些?
1)精确性:通过眉毛切口,该入路可直接抵达目标的手术区域,这使得手术医生能够精准地定位和切除肿瘤组织。因此,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关键神经和血管的损害。
2)可视化:眉毛切口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使得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部位,进而实施更为精细的操作,有助于降低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风险。
3)快速恢复:相较于其他方式,眉毛切口的位置较为隐蔽,可减少了外界因素对伤口的潜在刺激和伤害,从而让患者的恢复时间通常更短。
4)美容效果:眉毛切口的疤痕通常较为隐蔽,不易被人发现,从而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保持了患者的外观美观。
国际垂体瘤大咖 施罗德教授
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
欧洲神经内镜学会前主席
德国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协会前主席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Greifswald University)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
德国颅底外科学会科学委员会成员
Henry W. 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是著名的医学专家,尤其在耳鼻喉科学、神经外科、肿瘤学以及垂体瘤的治疗领域具有卓越的贡献。虽然Schroeder教授的研究成果覆盖了多个领域,但他为人熟知的是在垂体瘤治疗,特别是海绵窦侵犯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学术贡献概括如下:
1)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施罗德教授在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特别是对于复杂病例的处理,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教授在手术治疗垂体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海绵窦侵犯垂体瘤的手术策略:施罗德教授强调,对于海绵窦区域的垂体瘤,手术切除时需要综合考虑肿瘤与周围结构(如视神经、颈内动脉等)的关系。他特别指出,微创手术技术和内镜手术能够在保持较低风险的前提下,较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教授提出,使用神经监测技术和影像学引导是成功进行这些高难度手术的关键。
3)肿瘤切除的精确性与神经保护:他主张,在垂体瘤的手术中,必须保持对神经结构的高度敏感,尤其是在海绵窦区域,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等关键血管和神经紧密相邻。因此,他提倡术前通过高级影像学检查(如MRI、CT扫描、血管造影等)对肿瘤的精确定位,并辅以术中神经监测,以避免对视神经、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4)术后并发症和管理:在术后管理方面,施罗德教授指出,垂体瘤切除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强调及时的激素替代治疗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肿瘤残留或复发是常见问题,因此要加强术后的监测和定期检查。
5)对功能性垂体瘤的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分泌激素的垂体瘤(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施罗德教授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和生长激素拮抗剂等药物来控制激素水平,减少肿瘤的体积,延缓或避免手术。
施罗德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大小、位置、类型以及是否分泌激素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法。他的研究为垂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手术策略,并且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如内镜、微创手术和神经监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