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上应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尽可能地顺利全切病灶,将出血风险降到较低,这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病变全切除可获得治愈效果。
INC国际教授较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全切案例交流:
患者情况:M先生,4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走不稳路而检查出中脑腹侧较大占位,压迫丘脑。后被确诊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过程:在德国INI医院,由国际颅底手术教授德国巴特朗菲Helmut Bertalanffy教授为Q先生主刀,经正中枕下骨行开颅、小脑上幕下入路肿瘤切除。
M先生的病变在颅脑较深部,中脑腹侧,占位较大,压迫丘脑,手术难度较大。脑干中脑病变,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生长方向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包括:前纵裂入路,眶颧入路,颞下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枕下经天幕入路。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是肿瘤全切、是否残留术后并发症的较关键因素之一。
图示:中脑手术顺利操作区。A,大脑脚横断面观,有 3 个手术顺利操作区:中脑外侧沟,上下丘之间,B,中脑前面观,示意中脑前区;C,右侧中脑后外侧面观,示意中脑外侧沟;D,中脑后面观,示意上下丘间区。注释:Cerebral ped., 大脑脚;CST,皮质脊髓束;interped.fossa,脚间窝;mid.cerebell.ped.
术后当天:术后送重症监护室,病人呼吸、心跳稳定,生命征平稳,神志清楚,应答自如,四肢活动自如,术后当天晚上拔除气管插管,未见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二天:复查CT显示,病变占位全部切除,未见病变残留,术腔及周围无出血,无水肿,无占位效应,周边脑组织自然复位,开颅骨瓣复位好。MRI检查证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得到全切,无新发脑损伤,副鼻窦结构及气腔形态正常。引流管已拔除。
术后6天:M先生可下地正常行走
术后十天:伤口按时愈合,拆线,出院时神志清醒、配合、方向感正常,左轻偏瘫好转,无新的神经障碍,活动力很好。出院时,巴教授信心满满地表示,Q先生后续的恢复还将越来越好,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病例解析:脑干(包括中脑、延髓、脑桥部位)素来被称为”手术禁区“,很多病人甚至因为病变在脑干未敢于做病理活检或手术而得不到诊断,大多数医生面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都是望而却步,即便手术往往也容易残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卧床不起甚至危及生命。
而面对这样的疑难病例,来自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现任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神经外科教授Helmut Bertalanffy(赫尔穆特·巴特朗菲)教授则能凭借其30余年的脑干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手法做到完整切除,当之无愧被誉为”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
单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就高达300多例,脑干胶质瘤手术病例500多例,其他常见的颅底肿瘤、功能区肿瘤等更是数不胜数。平均切除率达到90%以上,且不惧脑干、丘脑、胼胝体等“手术禁区”部位,都能顺利准确地剥离肿瘤,尽可能地不造成新的神经功能损伤,这是巴特朗菲教授临床多年的手术特点。
(点击上图查看INC巴特朗菲教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