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女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怀孕前该先手术吗?

发布时间:2025-11-08 09:35:43 | 关键词:女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怀孕前该先手术吗?

  "确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后能否怀孕?是否需要先行手术治疗?"这是萱萱与丈夫两年前反复探讨的医学决策难题。近期我们获知令人欣慰的消息:萱萱在2023年9月接受巴特朗菲教授手术后恢复良好,并于今年初成功分娩健康婴儿。巴教授评估其最新MRI复查结果:"结果非常好,无肿瘤残留,无任何异常"。本文通过回顾其治疗历程,为类似困境患者提供临床参考。

临床基本情况​

  患者萱萱,30岁,确诊中脑-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病情发展及诊断过程​:备孕期间突发健康危机

  萱萱与丈夫日常生活幸福美满,虽工作繁忙但积极筹备生育计划。2023年2月备孕期间,萱萱开始出现左侧手指、面部及舌部麻木症状。虽症状短期内自行减轻,患者未予重视,但其丈夫坚持要求就医检查。

  CT与MRI检查结果令夫妇震惊:"中脑脑桥占位性病变伴多发渗血,考虑海绵状血管瘤继发出血"。后续咨询多家医疗机构,反馈意见一致:脑干手术风险极高,偏瘫发生概率大,建议优先采取观察策略。

CT和核磁的结果让夫妻瞬间愣住:“中脑脑桥占位伴多发出血,考虑海绵状血管瘤继发出血。

  令夫妇更加困扰的是,多位专家指出怀孕可能诱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风险。妊娠期体内升高的黄体酮(妊娠激素)可能导致海绵状血管瘤稳定性下降,诱发破裂出血。若孕期发生急性脑干出血,孕妇与胎儿生命都将面临严重威胁。面对随时可能破裂的血管瘤与紧迫的生育计划,夫妇陷入重大决策困境。

治疗决策分析​:手术风险与出血风险的权衡

  是否接受手术治疗?结合多方医疗咨询意见,萱萱与丈夫冷静分析利弊:

怀孕可能会引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

• 非手术治疗:病变不会自行消失,终需面对治疗问题。出血必然发生,仅时间不确定。若再次出血,极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甚至昏迷,生育愿望也将难以实现。

• 手术治疗:当前唯一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必须找到技术娴熟的专家以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怕风险,不手术怕出血

  求医过程中,夫妇从杭州至上海、北京、苏州多地奔波。幸运的是,通过病友群体他们了解到INC国际脑干手术专家巴特朗菲教授专精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拥有大量成功案例。

  经INC协调进行远程咨询,巴教授的回复让夫妇既忧且喜:"这是潜在的手术适应证...对年轻女性而言,怀孕是重要考量因素,因为黄体酮可能诱发再次出血。目前尚无明确预防未来出血的药物方案。"

这是一个潜在的手术病例...对这样的年轻女性来说,怀孕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黄体酮会导致再次出血。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明确预防未来的出血。

  手术必要性明确后,2023年9月26日,萱萱夫妇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面见巴教授并进行现场咨询。巴教授自信而肯定地告知:"我非常擅长此类手术,已完成众多类似病例,您的手术结果将会很好,不会出现永久性后遗症。"他评估术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为10-20%,且即使发生也在两周内可恢复。

  与此前获得的保守治疗建议形成鲜明对比,巴教授的自信评估让夫妇仅讨论30分钟即决定接受手术。

手术治疗过程​:高难度手术实现完全切除

  2023年9月27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手术室,由巴教授主刀为萱萱实施手术。

  脑干手术素称"外科禁区",因脑干位置深在,无论何种入路均面临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等挑战。轻微操作偏差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发瘫痪、失明等严重后遗症。

  凭借精湛手术技艺及30余年脑干手术经验,巴教授精确避开病变周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准确定位病灶,实现"零损伤"条件下的成功切除。术中所有监测指标平稳,未出现任何新发神经损伤。

术前术后对比

术后恢复情况​

  手术当日,萱萱在ICU苏醒后即用英语表述:"I can see, I can feel, I can move, I have power"(我能看见、能感知、能活动、有力气),该表述令医疗团队倍感欣慰。

  术后第1天,患者顺利转出ICU至普通病房。

  术后第6天,萱萱可自主下地行走。

  术后1个月,患者恢复至正常功能状态。巴教授告知:"你可自行决定返工时间,逐步适应工作强度即可。"此后患者顺利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

  术后1.5年,萱萱如愿诞下健康婴儿。

  术后2年复查时,巴教授评估MRI结果后确认:"结果非常好,无肿瘤残留,无任何异常。"

术后2年复查

临床意义总结​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性患者孕前是否需处理病灶?萱萱的诊疗经历为面临类似困境的患者提供了宝贵临床参考。

文献依据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曾发表论文阐述妊娠期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自然史及治疗策略。

  每个病例都具有独特性,手术决策需综合考量病变位置、大小、症状及患者个体情况。但萱萱案例表明,即使面临严峻医疗挑战,通过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制定明智诊疗决策,仍有望重获健康生活。
 

案例来源:本文所述为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2023年9月中国行期间实施的手术病例。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简介​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  巴特朗菲教授

  作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擅长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内深层区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及各种椎管内肿瘤治疗。

  巴特朗菲教授接受过来自欧洲、中东、北非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和智利等40个国家学术邀请,出席40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特邀发言人,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在颅底外科和脑脊髓血管病变显微外科治疗领域。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