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3岁男童突发脑干出血!头痛、半身瘫痪,情况危急

发布时间:2025-11-24 13:39:24 | 关键词:3岁男童突发脑干出血!头痛、半身瘫痪,情况危急

  一名3岁男童突发脑干出血,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左侧肢体瘫痪及右眼外展活动受限,这些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的典型危急征象。脑干作为神经外科的手术高风险区域,此部位出血的手术治疗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任何损伤都可能引发不可逆的后果。该患儿病情危急,治疗需争分夺秒。

术前MRI

  术前MRI检查显示病变位于脑干。为3岁低龄患儿施行脑干手术难度极大,主要由于脑干位置深在,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入路均需经过复杂解剖结构,手术视野暴露有限,操作空间狭窄,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脑干损伤,因此手术风险显著。

术后MRI

  最终医疗团队邀请巴特朗菲教授主刀手术。凭借其精湛的手术技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儿恢复良好,肢体运动功能获得改善,面部重现笑容,并可协助完成简单家务活动,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术后MRI复查显示手术效果满意。

术前术后MRI对比

  桥脑作为脑干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大脑上下行神经传导功能。手术中若操作不当,易损伤相关神经通路。INC巴特朗菲教授在一篇论文中回顾分析了135例接受手术的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对比不同案例,评估了多种手术入路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脑桥后外侧入路对面神经和外展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脑桥后内侧入路。

INC巴特朗菲教授在该论文中对135名接受手术的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以不同的成功案例对比了不同手术入路切除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脑桥后外侧入路相对更有利于外展神经和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研究指出:对于具备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优先推荐采用脑桥后外侧入路而非后内侧入路进行切除。该回顾性研究证实了在大规模患者队列中的初步假设。此外,通过术前评估是否仅存在一种或两种可行手术入路方案,可将脑桥海绵状血管瘤分为4种类型。该研究系列术后外展神经及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数已发表数据。

脑干脑桥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INC巴特朗菲教授发表于医学期刊的手术病例)

脑干脑桥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