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什么
脑血栓又称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较常见的类型,是由于脑动脉壁病变、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较终出现的脑部疾病。脑血栓与年龄增长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的增加。脑血栓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者造成管腔的狭窄进而造成闭塞,从而出现临床相关的表现。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速异常、血液中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异常,以及高龄、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
脑血栓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清醒时可以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病情逐渐进展导致神志不清甚至死亡。脑血栓的治疗主要是在急性期,特别是在发病后6小时之内可以采用溶栓、取栓的治疗。此外还可以采用好转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尽早进行运动康复的治疗,同时控制好危险因素。
脑血栓原因
1、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基本病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管径500m以上的大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多见于动脉分叉处,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此外,也包括动脉炎(如结缔组织病和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及药源性(如可卡因、安非他明)所致。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者少见。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颈动脉、颅内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少见。
2、某些脑梗死病例虽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但很难找到确切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和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高凝状态等。
脑血栓症状
脑血栓又称脑梗死或者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脑梗死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会出现不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比较常见的是偏瘫,也就是偏侧肌力减退、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晕、头疼、呕吐的情况。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比如大面积的脑梗死或者是脑干等重要部位的梗死,会出现意识障碍,比如昏迷等等,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脑疝的形成,较终危及生命。
脑血栓诊断
脑血栓的诊断,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头颅CT在早期多数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核磁共振dwi和pwi项,有助于早期诊断,血管造影可发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
脑血栓寿命
脑血栓患者能活多久,取决于血栓形成部位、救治效果以及后期对患者的护理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血栓形成部位及救治效果:如果患者脑血栓形成部位是椎基底动脉后循环系统,直接导致呼吸循环中枢出现缺血坏死,可能直接影响生命。如果脑血栓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主干,整个中动脉全部梗死,大脑中动脉供应一侧大脑半球接近2/3体积脑细胞的供血。脑细胞突然间死亡之后,引起严重脑水肿、脑疝,需要去骨瓣减压,使脑组织有地方膨胀,避免脑疝发生,患者可存活,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可能死亡。如果发生脑血栓,需要立刻进行溶栓治疗,打通血管或做动脉取栓手术后,避免死亡发生,可以实现长期存活;
2、后期护理:如果患者没有留下残疾,不影响寿命。如果患者残留有严重残疾,从此卧床生活或依靠轮椅生活,如果护理得当存活时间几年、十几年不等。如果护理较差,患者可出现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可影响生命顺利。
脑血栓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吸氧和通气支持。
2、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
3、体温监测及处理。
4、血压控制:急性脑血栓血压的调控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原则,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发病72小时内,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衰、主动脉夹层、先兆子痫/子痫等其他需要治疗的合并症,可缓慢降压,24小时内降压幅度不应超过15%。血栓后病情稳定,持续血压≥140/90mmHg,起病数天后恢复发病前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对血栓后低血压和低血容量,应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5、血糖:加强监测,避免低血糖,血糖控制在7.7~10mmol/L。
6、营养支持。
7、静脉溶栓:较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发病4.5小时内,无溶栓禁忌症、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可以RT-PA静脉溶栓,或者发病6小时内、无溶栓禁忌症、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可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上述都要求家属知情同意。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单抗或者双抗。
2、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血药。
3、降纤类药物:
(1)降纤酶:目的是好转神经状态功能,降低脑血栓复发率,但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需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服用。
(2)巴曲酶:目的是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但存在出血倾向。
4、控制血脂类药物:
(1)他汀类药物:可好转脑血栓患者的预后,且预防复发,但可能会引发肾功能衰竭。
5、好转微循环类药物:
(1)丁苯酞:目的是好转缺血区域的循环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2)人尿激肽原酶:目的是好转脑动脉的循环状态。
三、手术治疗
大面积血栓水肿严重可以考虑外科去颅瓣减压,对于颈动脉狭窄>75%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介入手术。
脑血栓预后
脑血栓形成预后效果一般较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肯定很差,很容易导致卧床瘫痪,其次是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症状较轻的脑梗死预后较好,经过合适治疗,一些患者甚至可能没有后遗症。一旦患者出现脑血栓,建议进行系统治疗并终生服药,这种疾病有复发的可能性。
脑血栓护理
1.饮食调整
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多吃对预防中风有益的食物据报道,牛奶、鱼肉、黄豆、豆豉、花生、大蒜、洋葱、草莓等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
2.饮水充足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3.戒降烟酒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较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4.劳逸结合
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5.生活规律
老年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6.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较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7.体位变化要缓慢
脑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夜间,是上厕所时刻因为夜间本身血流缓慢,加上起床时体位变化,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所以夜间临厕时清醒后,缓慢起床其实,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8.注意天气变化
老年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诱发脑中风,因此,气温变化骤冷骤热时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9.控制体重
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危险性
10.慎用药物
久服催眠药、镇静药、抗精神药、止血药、利尿药、清热药(如复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药(如氨茶碱),可使脑中风机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