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什么
耳鸣是指在无外界声源刺激时,感知到头部附近存在声音。患者可能感知耳鸣出现于单耳或双耳,头部内或头部周围,或者为外界遥远噪音。耳鸣音通常为嗡嗡音、响铃音或嘶嘶声,但也可听起来像其他噪音。耳鸣可为持续性的,也可为间歇性的。尽管两者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影响,但间歇性耳鸣通常与严重疾病无关。声音可能为搏动性或非搏动性的。搏动性耳鸣时,更可能存在严重疾病,但非搏动性耳鸣也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表现。
据美国耳鸣协会统计,美国估计有5000万人有持续超过6个月的长期耳鸣。其中1200万人的耳鸣严重,会干扰日常生活。实际上,耳鸣使这些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能。
耳鸣原因
耳鸣可为单侧或双侧,听觉通路上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触发(图 1)[9]。人们认为耳鸣是由听觉皮层的神经元编码。大多数耳鸣患者为“感音神经性”耳鸣,由耳蜗或蜗神经水平的听力损失引起。
患者可能将来源于耳蜗邻近结构的躯体声音感知为耳鸣。这些声音通常是血管结构产生的,但也可能产生于肌肉骨骼结构。躯体声音主要与搏动性耳鸣相关,且一般为单侧。而连续性音调,即单调耳鸣通常不是躯体性来源。
耳鸣发病机制理论认为,非躯体源性的全部耳鸣均源于或产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即使是伴耳蜗损伤所致听力损失的患者亦如此。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耳鸣可为单侧或双侧,且耳鸣不与初始损伤同侧。
PET与功能性MRI研究显示,耳蜗到听觉中枢通路神经元神经冲动传入丧失(如耳毒性药物、噪音性创伤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或耳蜗神经病变时)可引起听觉皮层异常神经活动。此类神经活动与感受到耳鸣相关。
血管性疾病
血管性耳鸣较常为搏动性耳鸣,但并不。一些血管性耳鸣是非搏动性的,如静脉嗡鸣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引起的耳鸣。血管性耳鸣可为单侧或双侧,双侧者往往在病变侧更响亮。
动脉杂音
颞骨附近的动脉血管可能传递血液湍流相关声音,是响度超过同侧耳的听阈时。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系统是较常见的声音来源,但也可能涉及其他动脉[28]。动脉血管杂音本身并不是严重疾病,但患者可能需要评估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情况。
动静脉分流
少见情况下,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可引起听力损失或耳鸣。AVF多伴有症状,一般在瘘的同侧。硬脑膜AVF通常伴有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自发形成,也可能与感染、肿瘤、创伤或手术有关。
前庭神经鞘瘤
肿瘤压迫或牵拉蜗神经可导致耳鸣。此外,单侧耳鸣可能是桥小脑角前庭神经鞘瘤或内耳道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的主要征象。
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是指随老化而出现的感音神经性聋,全部获得性高频听力损失或老年性聋患者都常见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常描述耳鸣为耳内高调的铃声、蟋蟀声或钟声。耳蜗性听力损失可为非对称性,即使对称,所引起的耳鸣也可能为单侧或双侧。
其他病因
血管性缺血事件、感染、神经受压、遗传易感性、先天性听力损失、听觉系统的内分泌性或代谢性损害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耳鸣。
耳鸣症状
耳鸣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耳朵的听力下降,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所以症状也不同,耳鸣是疲倦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引起耳鸣的全身疾病有很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不正常、糖尿病;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常常是某种疾病的伴随症状。耳鸣,有外伤性、外耳性、中耳性、内耳性、神经性和中枢性耳鸣。
耳鸣诊断
1、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可以通过电子耳镜进行检查。
2、纯音测听:可以评估是否伴有听力下降,有些耳鸣患者的听力下降很轻微,患者感觉不到听力下降。
3、中耳鼓室图:需要评估中耳状况,以及是否有中耳炎等。
4、耳鸣评估:对耳鸣的声音频率和强度进行匹配,并进行耳鸣问卷填写,评估耳鸣对患者心理、睡眠情况的影响及程度,还有是否有焦虑、抑郁等。
耳鸣治疗
一、病因治疗,寻找原发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可以将耵聍取出,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采取鼓膜穿刺抽液或者保守治疗,早期噪声性损伤可以尽早脱离噪声环境等。
二、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情况,可以采用西药或者中医药治疗。
三、心理治疗与咨询等等。
四、手术治疗,比如血管性耳鸣、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耳硬化症等等,可以采用相应的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耳鸣预后
耳鸣的预后效果各不相同。
有些患者治疗后疗效很好,有些患者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还不清楚引起耳鸣的机制,所以耳鸣患者需要个体化治疗。
对于病因明确的患者,如外耳道、中耳、内耳疾病等,大部分耳鸣可以通过治疗或手术来缓解或消失,这类耳鸣的预后更好。但对于耳鸣时间长、原因不明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但也要治疗和干预。这种耳鸣容易对患者造成情绪干扰、睡眠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耳鸣可以通过药物和声学治疗来控制,耳鸣对患者的影响可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