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听道内听神经瘤是什么病?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起源于内听道内的听神经鞘膜细胞,也被称为前庭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它通常生长在内听道内或内耳孔区,随着肿瘤的生长,可向颅内扩展,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和脑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病因?
基因突变:约 5%~10% 的内听神经瘤与遗传因素有关,主要与神经纤维瘤病 2 型(NF2)相关,患者存在 NF2 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机制异常,从而促使听神经鞘膜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在散发性内听神经瘤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基因的改变,如染色体 22q 的缺失等,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辐射等可能与内听神经瘤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如头部放疗,可能会损伤细胞的 DNA,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肿瘤。但总体来说,环境因素在内听神经瘤病因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症状表现?
听力减退: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表现为渐进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常首先注意到耳鸣或听力模糊,随着肿瘤的生长,听力损失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导致耳聋。
耳鸣:常为单侧性,表现为高音调、持续性的耳鸣,如蝉鸣声或嗡嗡声,耳鸣可在听力下降之前或同时出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因耳鸣而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眩晕:约有 1/3 的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表现为旋转感、平衡失调和不稳感,常在头部运动或改变体位时诱发或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面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压迫面神经可导致面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面部麻木、疼痛、面肌抽搐或面瘫等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面部轻微的感觉异常或肌肉无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明显的面瘫,影响患者的面部表情和闭眼功能。
其他症状:当肿瘤较大时,可压迫脑干、小脑等结构,引起头痛、呕吐、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危及生命。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检查方法?
听力检查
纯音测听:可以准确测定患者的听力阈值,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内听神经瘤患者通常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言语测听:评估患者对言语的理解和识别能力,有助于判断听力下降对患者言语交流的影响程度。
听性脑干反应(ABR):通过记录听觉通路对声音刺激的电反应,可检测听神经及脑干的功能状态,内听神经瘤患者常表现为 ABR 波形异常,如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等。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可评估前庭功能是否受损,内听神经瘤患者常出现前庭功能减退或丧失。
影像学检查
CT:可显示内听道的骨质结构和肿瘤的大致形态,表现为内听道扩大、骨质破坏及内听道内或桥小脑角区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MRI:是诊断内听神经瘤的优先选择方法,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 T1 加权像上呈等或低信号,T2 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强化,尤其是钆剂增强的 MRI 检查,可发现直径小于 1cm 的微小肿瘤。
脑脊液检查:部分患者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升高,但此项检查特异性不高,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主要用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如经迷路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等。对于大型或巨大型听神经瘤,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手术入路进行切除。
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常规放射治疗。SRS 如伽马刀、射波刀等,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 3cm、患者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以及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肿瘤。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精确的照射,使肿瘤细胞受到高剂量的辐射而死亡,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可能会有放射性脑水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观察等待:对于偶然发现的小型内听神经瘤,且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进行 MRI 检查,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如果肿瘤生长缓慢或无明显变化,可继续观察;如果肿瘤出现明显生长或症状加重,则考虑采取手术或放射治疗。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复发?
复发情况:内听神经瘤手术全切后,复发率一般较低,约为 5%~10%。但如果手术未能完全切除肿瘤,残留的肿瘤组织可能会继续生长,复发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复发的时间通常在术后数年,甚至数十年不等。
影响复发的因素:肿瘤的大小、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等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肿瘤越大,手术完全切除的难度越大,残留肿瘤的可能性越高,复发风险也相应增加。此外,病理类型中如果存在细胞增殖活跃等不良因素,也会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每 30 分钟至 1 小时记录一次,直至病情稳定。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
体位护理: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采取合适的体位。经迷路入路或经乙状窦后入路术后,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避免压迫术耳;经颅中窝入路术后,可适当抬高床头,以减轻脑水肿。
耳部护理
伤口护理:保持耳部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耳部引流管护理:如果术后留置了耳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记录 24 小时引流量,根据引流情况适时拔除引流管。
神经功能护理
面神经功能护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情况,如闭眼、皱眉、鼓腮等动作是否正常,对于出现面瘫的患者,要指导其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如按摩、热敷等,同时注意保护眼睛,防止角膜干燥和感染。
听神经功能护理:评估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对于听力下降或耳鸣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必要时可佩戴助听器等辅助设备。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颅内感染: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定期进行脑脊液检查,如发现颅内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脊液漏:观察患者有无鼻腔或外耳道流出清亮液体,如怀疑脑脊液漏,应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修补。
总之,内听神经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其生长位置特殊,治疗和护理都需要高度重视,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