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INC巴教授实时报道 | "非常感谢您救了她一命!"疑难脑瘤示范手术再创新生

发布时间:2025-04-07 16:47:12 | 关键词:INC巴教授疑难脑瘤示范手术再创新生

巴教授春季中国行

  2025年巴教授春季中国行实时报道

  近日,INC巴特朗菲教授和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团队携手救治了多例病情复杂的疑难神经外科患者。此次接受手术的多名患者肿瘤分别位于脑干、鞍区、功能区等疑难位置,手术都顺利完成。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巴特朗菲教授将继续着他的中国之行,以精湛技艺突破一个个"手术禁区",为更多期待重生的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巴特朗菲教授将继续着他的中国之行,以精湛技艺突破一个个"手术禁区",为更多期待重生的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INC巴教授中国行的实时报道中,我们分享了一位脑干延髓肿瘤患者,点击文章了解:毫厘级“生命博弈”,INC巴教授今又完成1台脑干延髓示范手术!术后第4天,这位重获新生的女士开心地与我们分享她的故事。

脑干延髓肿瘤

  这位被脑干延髓肿瘤折磨10年之久的37岁汤女士,吃药、观察却等来肿瘤增大……此刻她面临着所有脑干肿瘤患者同样的生死抉择:

  "脑干手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残,重则亡,有没有接受这个后果的勇气和信心?手术后瘫了、残了、植物人了,你承受得起么?"

  "大脑里像有锯子在锯,又像被烈火灼烧",剧烈的头痛和显著的躯体症状,让她无法再忍受。"爱人如养花",家人的关爱也让汤女士面对疾病时更加乐观积极。尽管正值孩子升学关键期,但全家人的共识异常坚定:"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在家人全力支持下,她毅然接受巴教授的示范手术,踏上了重生之路。

  术后第1天,转出ICU;

  术后第2天,下地走路;

  术后第4天,我们再次看到这个乐观的女士,扎着高高的丸子头,笑意盈盈,有些可爱,有些腼腆。术前的焦虑随着肿瘤的切除一扫而空,最令她欣喜的是:“术前最担心的吞咽问题没有发生,而且现在就没有头疼了。”汤女士特别提醒:“不要等、不要拖,拖就是把自己的更多的机会给浪费了。压迫的就会越来越多,在等待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不可预期的风险。”

  INC巴教授中国行:疑难神外疾病示范手术持续进行中

  一个个新生的故事仍在继续,巴教授将继续为这些疑难神经外科疾病家庭带来生命的光彩。除了幸运的汤女士,还有更多的患者即将迎来生命的春天:一位57岁的颈静脉区肿瘤患者菁女士,肿瘤深陷且被神经“左右夹击”,在巴教授的精细操作下最终成功被剥离出来;一位9岁的脑干胶质瘤患儿茜茜,在巴教授CUSA刀下最终成功粉碎“坚如磐石”的肿瘤;年仅7岁就已接受过一次开颅手术、两轮化疗,却仍面临复发的鞍区胶质瘤患儿依依……

  后续,INC将持续报道患者预后的最新情况,更多国际教授资讯请关注INC国际神经科学微信公众号。

巴教授手术现场

  "隐蔽杀手"终现形:颈静脉孔区高危肿瘤顺利切除

  57岁的菁女士被一个位于颈静脉孔区的肿瘤折磨良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呛咳、脖颈疼痛、身体无力……随着菁女士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她在忍受病痛的同时内心充满煎熬。为了尽早摆脱疾病的痛苦,她最终选择接受此次巴教授的示范手术。

颈静脉孔区的肿瘤

  然而,由于颈静脉孔区位置深且隐蔽、解剖结构异常复杂,与后组颅神经、脑干、颈内动静脉等重要结构紧密相连,手术难度极大。更加棘手的是,菁女士的肿瘤虽然肿瘤体积不大,但临床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呛咳等非常重,短期内体重下降10余公斤。肿瘤与舌下神经关系极其密切,术中不仅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定位肿瘤位置,在保证不损伤神经功能前提下仔细剥离病灶,还要注意保护周围神经血管。所幸,在巴教授宛如“艺术”般的细致操作下,肿瘤顺利切除!

  “一切都顺利!”走出手术室,巴教授告诉了菁女士的家人这个好消息,“太感谢您了,真的谢谢!”菁女士的爱人激动地握住巴教授双手,连声感谢。术后第一天查房,菁女士状态良好,一见到巴教授,她就笑着说:“感觉症状好多了,舌头也很松弛,谢谢巴教授!”

  巴教授一把CUSA刀,破碎脑干禁区坚硬肿瘤

  "谢谢您,巴教授!"当看到巴教授走进病房的那一刻,茜茜母亲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巴教授俯下身来,温柔地向病床上的小女孩挥手致意:"你感觉怎么样?"茜茜稚嫩的童声回答:"还可以~"巴教授轻轻拍了拍手,鼓励她活动小手,眼中满是慈爱。谁能想到,这个天真可爱的7岁女孩,正在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生命禁区”——桥脑-延髓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第一次手术虽然切除了部分肿瘤,但术后茜茜不得不面对面瘫、左眼睑下垂等并发症的困扰。更让人心痛的是,短短一年后,病魔就再次卷土重来。

桥脑-延髓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手术台上,面对质地坚硬的肿瘤,巴教授沉着冷静地操控着CUSA刀,在显微镜下精准地将肿瘤一点点粉碎、切除,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一根纤细的血管。

  手术台上,面对质地坚硬的肿瘤,巴教授沉着冷静地操控着CUSA刀,在显微镜下精准地将肿瘤一点点粉碎、切除,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一根纤细的血管。这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精密较量。"非常感谢您救了她一命!"术后,母亲激动地向巴教授表达着无尽的感激。

  1次开颅、2次化疗,再次复发的鞍区胶质瘤

  “一切都顺利!”当手术室的大门终于打开,7岁的小依依父亲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这个与鞍区胶质瘤顽强抗争的小女孩,经历了太多波折:第一次手术仅能部分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WHO II级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两轮化疗效果反复,肿瘤先缩小后增大;随着脑积水加重,依依逐渐出现面部神经麻痹、右侧肢体无力和步态不稳等症状。

第一次手术仅能部分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WHO II级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两轮化疗效果反复,肿瘤先缩小后增大;随着脑积水加重,依依逐渐出现面部神经麻痹、右侧肢体无力和步态不稳等症状。

  但这个反复折腾孩子的肿瘤变得更“难缠”,与一侧视神经紧紧包裹,因此切除过程中会出现水肿,所以需要时间恢复。如今,这个被病痛困扰许久的小天使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每一次中国行,INC巴特朗菲教授对医学的精湛技艺和他深厚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台手术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经巴教授示范手术的患者正在重获新生。他们每一天的进步,更是中外专家携手的成果。期待更多的医学突破,一同见证更多新生!目前,巴教授神外疑难示范手术持续进行中。

目前,巴教授神外疑难示范手术持续进行中。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