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每当吟诵辛弃疾这首词,一个生动而富饶的夏夜便仿佛展现眼前——月光惊起枝头乌鹊,清风送来蝉鸣,而在弥漫的稻香之中,一片欢快的蛙声预示着丰收。这些声音交织成的自然乐章,和谐而动听。
然而,有些人却在寂静中听到另一种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体内,时有时无或持续存在,我们称之为“耳鸣”。在各类耳鸣中,单侧持续的回响,有时正是一个需要警惕的身体信号。
“嗡……嗡……”
这样的声音,已在赵先生耳边持续一年。
由于他的听力不断下降,家人不得不提高音量说话,甚至练就了“河东狮吼”般的音量——否则,赵先生很难听清家人的呼唤。
他们曾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明确病因,于是逐渐放松了警惕。但最近情况急剧变化,赵先生开始出现严重头晕,行走摇晃不稳。
这已不仅是耳鸣,而是严重干扰了他的正常生活。直至再次就医检查,才发现——这一切的背后,竟是一颗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相关耳鸣的典型特点
1. 单侧性(最关键的区分点):
耳鸣通常仅出现于单侧耳朵。此为听神经瘤最典型特征之一,因肿瘤多仅侵犯一侧听神经。
2. 进行性听力减退:
耳鸣常伴随同侧耳朵听力逐渐下降,尤其对声音辨别能力变差(例如可听到声音,但听不清言语内容)。该听力损失呈缓慢持续加重。
3. 持续性高调声响:
耳鸣声常为持续存在,似高频率“嗡嗡声”、“蝉鸣声”或“尖锐嘶嘶声”,且不易被环境声完全掩盖。
4. 合并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此为重要鉴别点。耳鸣可能非单独出现,常伴有其他问题:
·眩晕或平衡问题:因肿瘤压迫前庭神经,导致行走不稳感。
·面部麻木或刺痛:肿瘤增大可能压迫三叉神经,引起同侧面部感觉异常等。
与普通耳鸣的区别主要包括:
普通耳鸣可为双侧发生,时轻时重,常与情绪、睡眠相关,且多为独立症状,较少伴进行性听力下降或面部麻木等神经表现,通过声音掩蔽等方式常可暂时缓解。
为何他的耳鸣并非听神经瘤所致?
刚过三十的橙子先生未曾预料,自己打拼多年、事业初见起色时,人生会被一阵耳鸣彻底扰乱。起初仅是左耳持续存在嗡嗡声,他未予重视,只以为是疲劳。但不久后听力明显下降,左耳如同蒙上一层纱,声音越来越远。就医检查发现桥小脑角存在“占位”,有医生诊断为“听神经瘤”,也有怀疑为“胆脂瘤”。多位专家建议手术,提出需切除肿瘤,甚至可能切断听神经。那一时期,耳鸣持续存在且加重,注意力下降、思维变慢、睡眠质量差、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一想到手术后可能失聪甚至面瘫,心情更加沉重。
橙子先生2023年1月脑MR检查
听力检查显示左耳听力显著下降
就在他几乎接受命运时,一位医生建议他咨询其他专家。INC巴教授阅片后却说出一句让他难以置信的话:“你并未长瘤。” 教授对照影像耐心解释,此前疑为肿瘤的阴影,实际是正常脑组织,根本无需手术。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美尼尔病,完全可通过更温和方式治疗。那一刻,橙子先生才真正觉得心中巨石落地。
如何通过检查确认耳鸣是否与听神经瘤有关?
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等,纯音测听常显示单侧或不对称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ABR多提示蜗后病变。影像学检查CT表现:内耳道骨质受压,呈现不同程度扩大。MRI表现:MRI增强扫描为诊断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法,可显示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较常见。此外,其它检查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主要协助医生区分听神经瘤与内耳眩晕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