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普通的周二凌晨5点,大多数人尚处于睡眠中。15岁的小蕊却被剧烈头痛惊醒,在两次呕吐后,头痛症状不仅未缓解,反而持续加重。
父母紧急将小蕊送医,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随后的MRI检查结果更是让整个家庭陷入绝望——胼胝体压部存在一个较大的动静脉畸形。
一场与死神的搏斗就此展开……
小蕊 15岁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
- 病情发展阶段 -
弥漫性"脑血管风险病灶"
2025年6月24日凌晨5点,小蕊突发剧烈头痛,伴发呕吐。短暂休息后,头痛症状未缓解且持续加重,再次出现呕吐。
意识到情况严重,父母立即带其就医,头颅CT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脑出血!随即由120急救车紧急转运至儿童医院。医生为小蕊实施全麻下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引流脑室内积血。
三天后,医生拔除右侧引流管,保留左侧继续引流脑脊液。当日MRI检查揭示更复杂病情:胼胝体压部存在22mm×15mm橄榄形动静脉畸形(AVM)。
更令家属忧心的是,该畸形血管团呈现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明确,与正常脑组织交织,导致手术难度显著增加!
脑动静脉畸形
属于脑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形成迂曲缠绕的血管团。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导致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甚至生命危险。
胼胝体压部
作为胼胝体后部结构,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对应区域,使大脑在功能上成为整体,该区域位置深在且功能重要。
- 咨询评估阶段 -
INC巴教授在华进行示范手术
正值小蕊父母焦虑不安之际,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恰好在华进行示范手术。小蕊父母得知后立即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紧急联系巴教授。
面对面咨询中,巴教授详细研究病情后指出:"患儿AVM仍存在再出血风险,因为存在许多细小AVM血管,这些血管结构脆弱,可能再次破裂。"
关于手术方案,巴教授表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术,但完全可行。" 小蕊父母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咨询过程中,巴教授为家属详细讲解了病情特点和治疗方案。
- 治疗挑战 -
小蕊手术面临的主要难点
手术切除是脑动静脉畸形最主要治疗方法。但小蕊的病情使手术切除面临多重挑战:
难点一:病变弥漫,血供复杂
与致密型AVM不同,小蕊的AVM呈弥漫性生长,有多条血管从不同区域供血,包括前动脉循环和后动脉循环,增加手术复杂性。
难点二:术中术后出血风险
弥漫型AVM通常血流量大且来源分散。一旦开始切除,各个方向的渗血会如"泉涌"般出现,止血极为困难,操作难度大。
难点三:全切程度与复发风险
由于AVM弥漫,确定全切范围困难。术中可能认为已完全切除,但实际上仍有99%切除,残留微小短路血管,导致复发风险。
- 手术实施阶段 -
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
作为主刀医生,巴教授术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术中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团队配合下,采用大脑中线入路,凭借丰富手术经验,仔细分离并切除了胼胝体压部动静脉畸形团,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第一天,小蕊即从ICU转至普通病房。术后MRI清晰显示:AVM已完全切除,脑室内出血也已清除。小蕊临床状况良好,很快恢复日常活动。
根据现有文献荟萃分析,手术切除仍是脑动静脉畸形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对外科医生极具挑战性。致密型与弥漫型动静脉畸形虽属同类疾病,但在神经外科医生眼中代表不同难度等级。病灶致密程度是决定手术难度和全切可能性的关键因素。
致密型动静脉畸形相对明确的手术目标
致密型动静脉畸形类似紧密缠绕的线团,核心明确,边界清晰。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分界相对清楚。在脑血管造影(DSA)上表现为局限、浓密的染色区。
手术优势:边界清晰、供血动脉易阻断、全切可能性高
手术难点:整体而言,实现全切目标相对可行(若病灶位置深在或涉及重要功能区也会显著增加难度和风险)
致密型AVM类似紧密缠绕的线团,核心明确,边界清晰。
弥漫型动静脉畸形手术难度极高
异常血管分散、浸润性生长于正常脑组织中,边界不明确。与正常脑组织交织,类似墨水渗入吸水海绵,界限模糊。在DSA上表现为范围广泛、染色较淡且边界不清的区域。
手术难点:边界模糊难以全切、术中术后出血难以控制
手术目标:对于弥漫型动静脉畸形,手术需极为谨慎。目标可能从"根治性全切"调整为"安全减容"或"处理高危部分",更多依赖介入栓塞或放射外科作为主要或辅助治疗。
弥漫型AVM类似墨水渗入吸水海绵,界限模糊。
致密型动静脉畸形可通过精湛技术努力实现"根治"目标;而弥漫型动静脉畸形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权衡利弊、甚至接受保守或姑息治疗的复杂决策。
对于小蕊这类复杂AVM病例,术中全切是"艺术",依赖丰富经验,判断是否达到真正全切,尤其在处理边界不清的弥漫型AVM时,高度依赖主刀医生的经验与技术。这包括:对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的深刻理解、精湛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脑组织保护和止血技术的熟练掌握。
从突发脑出血命悬一线的危重患儿,到成功切除病变、恢复良好的幸运儿,巴教授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加上及时的治疗机会,使她能够继续健康成长。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擅长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内深层区胶质瘤、颅颈交界处病变的肿瘤切除手术、神经吻合术及各类椎管内肿瘤手术。
巴特朗菲教授曾接受来自欧洲、中东、北非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和智利等40个国家的学术邀请,出席40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神经外科大会特邀发言人,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在颅底外科和脑脊髓显微外科血管病变治疗领域。
案例来源:文中所述为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2025年6月29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的手术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