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阿金的头部摔伤了!"
2021年某日,一通来自幼儿园的紧急电话让阿金父母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令人未曾预料的是,这次看似普通的意外摔伤事件,竟意外发现了孩子颅内隐藏的病变——一个位于松果体区的肿瘤,正悄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01意外事件引发的健康警报
赶到幼儿园时,阿金正捂着流血的额头哭泣,父母立即带他前往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以排除颅内损伤可能。然而CT报告上"松果体区阴影伴部分钙化灶"的提示,使医生的语气变得严肃:"孩子颅内可能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磁共振(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随后的MRI检查结果令人担忧:阿金的松果体区存在一个大小为22×14×17mm的病灶。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是位于大脑中央的一个微小内分泌腺体,因其形态类似松果而得名,大小近似一粒米粒。
该结构位于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紧邻丘脑上部,下接脑干,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复杂,是人体生物钟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松果体主要具有两大功能:
调节昼夜节律:通过分泌褪黑激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对光线敏感,受视交叉上核调控。
内分泌功能:影响性发育、免疫系统功能及抗氧化过程。
至此,阿金父母才回想起之前被忽略的一些细节:孩子身高较同龄儿童稍矮,下肢力量总是显得不足,偶尔行走时会无故绊倒。回忆这些表现,阿金母亲至今仍感到有些自责。
不过,当时医生评估认为肿瘤暂未直接危及生命,建议先定期复查观察,同时监测阿金的激素水平——值得庆幸的是,初期激素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这让家人稍感安心。
02肿瘤的"细微变化" 与患儿的"明显症状"
在接下来的两年期间,阿金父母严格遵循医嘱,每半年带孩子进行一次MRI复查,密切监测病灶变化。
2023年7月,最新MRI报告显示肿瘤大小变为25×19×15mm——与最初相比,尺寸虽仅轻微增大,但令人担忧的是,阿金开始出现睡眠障碍、逻辑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认知症状,心理状态也受到一定影响。
"孩子年龄这么小,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阿金父母决定不再继续等待,多方求医后,最终找到INC国际神经外科的巴特朗菲教授。作为国际神经外科领域中极为擅长脑干、丘脑、基底节区、胼胝体、脊髓、松果体等复杂部位肿瘤切除手术的专家,巴教授以其高超的手术技术和40余年神经外科经验备受患者推崇。
03从ICU重返校园 小患者的康复之路
2023年10月,正值巴特朗菲教授来华进行疑难病例交流手术期间,由巴教授主刀为阿金成功实施肿瘤全切术,术后神经功能未受影响。
术后第一天,阿金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当父母进入病房时,看到孩子睁着明亮的眼睛,用稚嫩的声音清晰喊出"爸爸妈妈"。更令他们惊喜的是,阿金不仅言语清晰,四肢活动也完全正常。
术后3个月,阿金已经重新回到幼儿园,与小伙伴们一起绘画、游戏,活泼聪慧的表现完全看不出曾经经历开颅手术。
从2021年发现肿瘤到2023年手术成功,整整两年多时间里,阿金父母每日都在担忧"肿瘤是否会增大""孩子是否会出现严重问题",如今,悬在心头的巨石终于落地。
案例来源:巴教授2023年10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施的手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