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四年无复发:从偏瘫到行动自如的康复历程

发布时间:2025-08-18 10:08:18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四年无复发:从偏瘫到行动自如的康复历程

  一颗位于脑干-颈髓“禁区”的延颈髓海绵状血管瘤,使王女士忍受了十余年的头痛与偏瘫折磨,并因瘫痪风险而长期推迟手术。2021年,转机出现——INC国际脑干手术专家巴特朗菲教授(Prof. Helmut Bertalanffy)成功为其全切了延颈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她恢复迅速,重获新生。

  术后四年余,巴教授近期亲自评估其最新MRI影像:确认病灶完全切除,无复发迹象,亦无任何后遗症!

巴教授亲自评估其最新MRI影像:病灶全切确认无疑,无复发迹象,亦无任何负面后遗症!

  王女士特别记录了近期生活状态,视频中她行动自如,散步、跑跳与常人无异,难以想象四年前她曾肢体无力、行走困难。

  这场长达十余年的生命抗争,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近期巴教授为王女士评估最新复查报告

近期巴教授评估王女士最新复查报告

王女士延髓-颈髓海绵状血管瘤-巴教授手术治疗回顾

病情发展

  十三年病程,历经两次出血与手术困境。2008年,王女士因突发眩晕与剧烈呕吐急诊入院。治疗后虽症状缓解,但未能获得长期稳定。

  2016年,剧烈头痛反复发作,辗转上海、北京、湖南多家医院求诊,确诊为延颈髓交界区海绵状血管瘤。保守治疗无法阻止病情恶化:头痛加剧、肢体无力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血管瘤随时存在致命性出血风险。

  2021年,王女士症状进一步加重,检查显示再出血风险极高。然而,手术风险更令人担忧——延髓调控呼吸与心跳,颈髓支配肢体运动,术中稍有偏差即可能导致高位截瘫。

延髓掌管呼吸心跳,颈髓控制四肢运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全身瘫痪

求医过程

  面对饱受病痛折磨的亲人,王女士家人积极寻求希望。

  多方查询后,他们锁定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巴特朗菲教授。在INC协调下,一封详述病情的邮件发往德国。

  巴教授的回复带来了希望:明确表示“可实现肿瘤全切”,并针对瘫痪顾虑坚定回应——“我拥有40年脑干手术经验,深谙如何在脊髓内精细操作以规避风险。”

  这份专业而自信的承诺,驱散了长期笼罩家庭的阴霾,点燃了治愈的希望。

明确承诺“可全切肿瘤”,并针对王女士和家人对于瘫痪的顾虑坚定回应——“我有40年的脑干手术经验,我深知如何规避风险,在脊髓内进行精妙操作。

巴教授邮件回复节选

INC巴教授与国内专家协作手术

  2021年5月13日,作为主刀医生,巴教授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配合下,巴教授凭借丰富经验,避开颅内密集的血管神经结构,清晰显露脑干部位病变,最终为王女士成功全切海绵状血管瘤。

巴教授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避开颅内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清晰地暴露出脑干部位的病变,最终为王女士顺利全切了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恢复及长期随访

  手术成功,王女士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并下床活动,两周后顺利出院——曾被“术后瘫痪”阴影笼罩的她,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回归正常生活。术后MRI明确显示:延颈髓交界区海绵状血管瘤已完全切除,十余年的致命威胁彻底解除。

  术后两年复查时,巴教授评估影像指出:“结合既往出血史,当前病灶无复发迹象,状态稳定。”

  更令人欣慰的是,2025年7月最新MRI复查(见下图)进一步证实: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术区仅存术后良性瘢痕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均属此类术后正常表现),无新增神经功能缺损。视频中的王女士活动能力良好,状态积极。

2025年7月的最新MRI复查(见图)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已经被完全切除,术区仅存手术相关的良性瘢痕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均为此类术后正常表现),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

最新MRI影像

脑干延髓-颈髓手术的高风险因素解析

  首要风险在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不可预测的反复出血倾向。其次,脑干延髓-颈髓区域神经结构高度密集,解剖位置深在复杂。手术操作稍有不慎,极易损伤关键神经或传导束,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术后无法自主呼吸、长期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脊髓作为连接大脑与躯体的神经传导通路,同样密布重要神经束与神经节。术中不当的牵拉或止血操作均可引发[脊髓损伤],导致瘫痪、意识障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脊髓作为大脑与全身连接的“主干道”,同样布满重要神经束和神经节。术中不当的牵拉或止血操作都可能引发脊髓损伤,造成瘫痪、意识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巴教授实现安全全切的关键因素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尤为擅长在颅底、丘脑、垂体、视神经及脑深部病变区域实施显微手术,同时保护周围健康脑组织。巴教授为每位患者定制个体化手术方案,确保高质量显微外科操作。

  针对此类高危区域病变,巴教授强调:手术核心目标是在完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脑干组织。这要求:

  个体化策略:根据肿瘤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关键结构(神经、传导束、脑膜)的关系制定方案。

  精准技术: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及安全操作区,依赖精湛显微手术技巧。

  技术保障:术中神经导航(结合功能MRI与纤维束成像)精确定位;神经电生理监测(尤其延髓手术中至关重要)实时预警神经功能风险;充分考虑个体解剖变异。

  关键规避区:术中严格避免在第十二对颅神经(舌下神经)外侧区域进行操作。

  遵循上述原则并整合现代技术,可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

  因此,建议患者不必等待多次出血危及生命时才考虑手术,并应选择具有成功经验的外科医生、成熟团队及高精度辅助设备的医疗机构,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保障术后生活质量。

INC巴教授示范手术进行中

  至今,巴教授已在中国完成多台高难度神经外科示范手术。面对各类神经外科疑难病例,巴教授始终从容应对。这场对抗复杂神经外科疾病的持久战中,所有坚持只为同一个朴素目标——患者康复!

当面对各种神经外科疾病难题时,巴教授“只道是寻常”。

  今日,巴教授再次成功完成两台高难度示范手术。我们将持续报道患者最新进展。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