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神经胶质瘤能治好吗?恶性神经胶质瘤是仅次于脑卒中的二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常见的胶质瘤,是成人患者中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GBM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几乎有一半的病例是在年龄为40 - 64岁的患者中诊断出来的。GBM的合适治疗是一种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因为目前应用的治疗,通常包括外科干预(肿瘤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结合,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浸润性胶质瘤的药物治疗标准是口服替莫唑胺(一种烷基化合物),与放疗联合使用或作为单一治疗。此外,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批准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通过控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阻止病理血管生成的药物。然而,无论治疗方案如何,GBM的中位生存率为1-1.5年。
恶性神经胶质瘤能治好吗?
恶性胶质瘤的特性导致肿瘤总是复发,而不依赖于手术切除病变的完整性。关于GBM再手术复发的问题是有争议的,但是较近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重复手术延长了一些GBM复发患者的生存期,而不受其他预后因素的影响。然而,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不能重复多次。进一步的进展可能通过使用新开发的技术,使胶质瘤病灶的消除。例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它对复发的肿瘤床进行高剂量放射治疗,同时保留邻近的正常脑组织,可以单独应用或与化疗联合应用。另一个例子是mri引导的激光组织间质热疗,这是一种较近在临床试验的微创神经外科肿瘤细胞减少技术,它也能损害血脑屏障。然而,在这些方法中,治疗成功的前提是全部的肿瘤细胞在集中治疗之前被定位。在身患恶性胶质瘤的情况下,这一要求实际上从未得到满足。
声动力治疗:定义和机制
在2004年发表的界定领域的综述中,Rosenthal等人将声动力疗法(SDT)描述为一种基于超声和一种被称为声敏剂的化学化合物协同作用的方法。如此宽泛的定义包括了“声敏”一词的两种含义。一种是利用超声波能量来增强显示其自身治疗活性的药物的作用,例如,通过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对癌细胞的穿透(超声波的这种作用可能被称为化学敏化)。声波敏化的另一个含义是使用我们称之为的声波敏化剂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是不活跃的,可以使细胞对超声波敏感。这一意义与辐射敏感类似,即使用本身不活跃但能使细胞对辐射敏感的物质。上述综述主要是关于SDT在肿瘤学上的应用,其目的是消除癌细胞。
恶性神经胶质瘤能治好吗?下列三种物质被列为可能用于癌症治疗的声敏剂:抗癌细胞毒性药物(如蒽环类)、卟啉(如血卟啉)和其他物质(如一些消炎药和染料)。在较近一篇关于癌症SDT的综述中(McHale et al.,2016),声动力疗法的定义被缩小为使用无毒致敏化学剂致敏靶组织,然后将致敏组织暴露于相对低强度的超声中。肿瘤SDT的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文献中也提出了一些假设。一种假设活性氧单态态氧是声动力反应过程中诱导的活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另一种假说认为,声敏是在破穴气泡附近的敏化剂的化学活化的结果。与羟基自由基或氢原子的反应会导致敏化剂上自由基的形成。新生成的自由基与氧反应,形成超氧和烷氧基,具有长寿命和大距离迁移率的特点。三个假设假设声机械的变化导致细胞的损害。该假说的作者认为,增敏剂导致了细胞膜的不稳定。因此,细胞变得容易受到微流的影响,微流是由气泡的振荡和快速运动引起的,这些气泡会在细胞的过程中损伤细胞。四个假设假设超声波导致空化气泡的形成。气泡的破碎会引起介质中压力的迅速变化,从而导致光的发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光波可能激活声敏剂。这种现象被称为声发光。
声动力学疗法(SDT)已被广泛定义为与被称为“声敏剂”的物质联合应用的超声处理的协同作用。当前的综述集中在使用寻求肿瘤的声敏剂,特别是5-氨基乙酰丙酸来控制复发性神经胶质瘤的可能性。SDT采用的原理与表面癌的更广为人知的光动力疗法相似,区别在于使用超声波代替光来传递消除致敏性恶性细胞所需的能量。超声波穿透脑组织的能力使得可以达到深度定位的颅内肿瘤,例如神经胶质瘤。SDT变体的主要潜在优势是其相对无创性和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尚无关于这种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疗效和顺利性的临床数据,手术切除病变仍是一线治疗方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生存期、好转预后,这是靶向药物和声动力均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Doi:10.3390 / cells8111428
以上是“恶性神经胶质瘤能治好吗?”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