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侵袭性的脊索瘤,将他压得喘不过气。
33岁的Nick历经多月,成功从这个肿瘤的“魔爪”下逃生,从之前的发声困难、左臂无力,到如今完成质子治疗,重绽笑容,这一路他历经艰难。到底是什么样的肿瘤如此“难缠”?Nick又曾面临怎样的困境?这一切,都要从一次“意外”说起……
声音突然嘶哑,竟是凶险的脊索瘤
33岁的Nick性格开朗,他喜欢与人交朋友,更喜欢参加聚会。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他突然在说话时“卡壳”了。尽管微小的停顿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Nick的心中自此有了一块阴霾,因为随后他不仅发声困难、声音嘶哑,更出现了逐渐加重的舌头麻痹和左臂无力等症状。
自己究竟怎么了?惶恐不安的Nick来到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显示出一个巨大的颅颈交界处的脊索瘤!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骨恶性肿瘤,尽管不少脊索瘤生长缓慢,但即使生长缓慢,它也仍有侵袭性,并可以局部生长至体积巨大。尤其当脊索瘤位于颅颈交界区,位置复杂深在,手术切除十分困难,肿瘤还可能侵袭周围骨性结构并压迫或包绕脑干、椎基底动脉及分支和多组颅神经,术后容易发生颅颈交界区不稳定、严重的脑干和其他重要结构损伤,甚至可能造成肢体瘫痪、呼吸循环衰竭!
肿瘤全切非常困难,术后容易复发——这是Nick在看完医生后所了解到的主要信息。没想到,这一句话竟成了困住他的“心魔”,在心理作用下,Nick发觉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默,他不爱讲话,甚至连微笑都十分吃力……
手术挑战巨大,福教授临危救命!
Nick的情况让众多医生犯了难:手术要做吗?必须做!否则肿瘤越长越大,对脑干形成的压迫也将愈发严重。可是这场手术难度极高,意味着风险也异常大。
1. 肿瘤压迫脑干,致脑干移位变形
术前MRI显示一个轴内-轴外的肿瘤,累及斜坡和颅颈交界处,压迫脑干致脑干移位,为不均匀增强。以右侧岩斜坡软骨联合为中心,向下延伸至颅颈交界处,硬膜内延伸至Luschka孔,压迫脑干。肿瘤压迫小脑的最后部分也有增强,提示该部分肿瘤的颅底浸润和颅底血管化。
2. 肿瘤包裹基底动脉,手术风险高

由于肿瘤向外侧、硬膜内浸润生长,出现血管包膜和颅底浸润,内镜下鼻内入路被认为风险较高,实现完全切除的机会有限。
如术中出现基底动脉出血,是神经系统的急危重症,若术中出血或损伤风险涉及多系统功能丧失和高死亡率:
(1)即刻生命威胁(24小时内):脑干压迫,出血灶直接压迫延髓呼吸/心跳中枢,将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需紧急插管)、恶性心律失常(室颤/心脏停搏)等,带来极高的死亡率。
(2)长期后遗症:如皮质脊髓束损伤带来的运动障碍、四肢瘫痪;丘脑-皮层环路破坏致记忆障碍、认知缺陷;延髓疑核受累导致的吞咽/言语障碍,可能需终身胃造瘘。
3. 右侧枕髁被肿瘤完全破坏

颅骨枕髁(Occipital condyles)是位于枕骨底部的一对椭圆形突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颅颈关节的核心结构:枕髁与寰椎上关节面形成寰枕关节,是连接头颅与脊柱的关键力学结构。可实现头部多向运动,如屈伸运动、侧倾运动、限制旋转、完成转头动作。
(2)神经血管保护:枕髁前缘有舌下神经管(Hypoglossal canal),保护舌下神经(XII)通过。此外,它毗邻重要结构,后方是枕骨大孔(延髓连接处),外侧为颈静脉孔(IX、X、XI脑神经通道)。
(3)生物力学承载:可支撑头部重量(平均4-5kg),分散至颈椎。关节面软骨和滑液可以减少运动冲击,防止神经震荡。
最终,Nick找到的主刀医生福教授临危救命,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策略——为了达到尽可能全切,因此选择了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开颅手术。
术中,右枕髁被完全钻出。由于舌下管被肿瘤侵蚀,因此不可能被清楚地识别出来。然而,右侧舌下神经的颈内部分很容易在肿瘤内被识别并保存下来。枕髁被钻孔,最终成功移除病变。
手术近全切+质子治疗,他笑容重回!
这场手术中,福教授还使用了30°、45°和70°角度内镜,对肿瘤周围浸润的斜坡骨进行广泛钻孔,以扩大切除范围,包括侵犯肌肉的部分。术后,使用纤维蛋白密封贴片覆盖并封闭蝶窦后壁,然后将自体脂肪移植放入术腔中以消除残腔。
术后MRI证实Nick的肿瘤几乎被完全切除,仅左侧枕髁水平有一个小肿瘤残余。术后过程平稳。
由于颅颈交界区稳定性受到影响,术后的Nick最初采用颈托进行固定。出于对脊索瘤的考虑,福教授团队主张早期不进行颈椎固定融合,因为颈椎固定时使用的螺钉或钩子会干扰放疗。
术后,Nick开始接受质子束治疗,并在第一次手术后的两个月,成功完成放射治疗,随后又使用了椎板下钩进行枕颈固定。术后2年,Nick早已回归正常生活,复查显示残余肿瘤保持稳定。尽管术前的右侧舌下神经麻痹持续存在,但其他症状都已消失,性格开朗的他重新变得爱说话,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Nick也因此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深耕脊索瘤多年,INC福教授多次出席神外会议
▼自2018年起,INC于上海多次举办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云端峰会,福教授受邀参加,带来了《颅底和颅颈交界脊索瘤的手术策略》、《脊柱和颅颈交界处脊索瘤的手术策略》、《颅底软骨肉瘤的治疗策略》等主题演讲。
2024年INC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年会精彩瞬间
2023年INC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年会精彩瞬间
▼2019年9月,WFNS全球大会上,福教授就《颅颈交界处肿瘤的治疗》、《脊索瘤的手术治疗》等主题向与会者分享了其多年的神经内镜手术经验以及应用“筷子手法”切除颅底、颅颈交界区及高颈髓脊索瘤的精彩手术视频。
▼2019年12月,福教授受邀来华参加“2019中国颅底大会”,并作为第一位讲演专家首先向大家分享了《颅颈交界处和颈静脉孔区病变的前外侧手术入路》的课题。
▼2023年11月26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福教授受邀参会第二届独墅医帜颅脑解剖培训班暨苏州市2023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神经解剖培训”会议。
推荐阅读:
“医生,我还想活得更久一点……”患上这种脑瘤,首次治疗效果是关键!
全切、无并发症、低复发率——INC国际福教授颅颈交界区脊索瘤手术实例合集
颈椎疼痛背后的“瘤”患脊索瘤!福教授“心形”重建技术“不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