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爱恩希(INC) > 神外资讯 >

世界神外大事记之颅底外科Kawase入路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2-12-12 21:11:31 | 关键词:Kawase入路
  大家知道我们颅底外科需要把颅底打开,打开后里面像起伏的山峦一样。颅底阻挡了我们的视野,我们需要像钻隧道一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是把哪儿打开,打开后会暴露什么样的结构,这样的探索在人体身上是挺困难的。有一位日本的教授,名叫Kawase。1983年,Kawase教授说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的一名住院总医师,他给教授开颅的时候跑偏了方向,看到了一个骨头挡住了他的入路,他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把这块骨头磨掉了。磨掉以后就看到一层膜,把这层膜打开后吓了他一跳,暴露了颅底较粗的一个动脉——基底动脉。Kawase教授抱着疑问回到了解剖室,重新把这块骨头挪开以后,把硬脑膜打开,他发现这个入路能用一个非常短的进路,就能暴露基底动脉。随后在1985年,这个Kawase教授将这个入路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国际上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Kawase入路,一直沿用到今天,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命。——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贾旺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之一、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神经外科领域知名高难度手术入路Kawase入路的创始发明者Takeshi Kawase教授发表研究《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nterior transpetrosal approach with the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to the petroclival region》比较了岩骨前入路(ATPA)和经鼻内镜入路(EEA)的解剖特点,结合岩斜区脑膜瘤手术病例分析不用入路适应症及优缺点。

Kawase教授

  岩骨前入路即Kawase入路,为inc教授Kawase所创,作为颅底外科极为重要的手术入路之一,Kawase入路是经岩骨入路夹闭基底动脉低位动脉瘤而开创的。这个区域被下斜坡、脑干和颅神经所包围,在这个所谓的“no-man's land”,外科手术很难到达。1944年,Dandy经枕下入路到达该区域,但由于对颅神经和脑干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1965年,Drake提出了一种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效果较好,但是Labbe静脉有较大的概率损伤,由于岩骨嵴的阻挡,手术视野也没法低到暴露基底动脉下段,并且颞叶大幅度牵拉也是比较危险的。1981年,日本神经外科学者Takehsi Kawase教授通过经岩入路夹住了一个破裂的基底结合动脉瘤,这是世界上首次。1983年,他对这种经岩骨前入路进行了改进。1985年,他用经岩入路处理下基地动脉瘤时,首次提出了kawase入路,而在以前则没有任何一种手术入路可以到达这个地方。

  Kawase入路可以充分地暴露斜坡的中上部,经鼻内镜入路(EEA)可达中颅窝底部。Kawase教授研究结果显示,在硬脑膜外EEA入路能直接到达岩骨尖端内侧,但术野受到岩尖以及两侧的颈内动脉岩旁段的限制;而Kawase入路则可以直达岩尖,但受到颈内动脉岩段和下方外展神经的限制。打开硬脑膜后,EEA能够直视两侧的外展神经脑池段,而Kawase入路能够很好地暴露第III-VIII颅神经脑池区域。

  Kawase教授表示,Kawase入路是一种通过中窝底进入岩斜区的成熟技术。岩斜区EEA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对于经验丰富的颅底外科医生来说,适当选择的病人避免了脑回缩或CN操作。每种入路的关键标志是中线、颈内动脉岩段的水平面、颈内动脉的斜坡旁段和外展神经。

  岩骨部颈内动脉的水平段、岩旁段以及外展神经都是该区域重要的解剖标志;当肿瘤临近岩斜区中部和外展神经尾侧时,EEA入路优于Kawase入路;当病变位于颈内动脉岩旁段后方或侧方,以及病变累及中颅窝或者颞下区时,Kawase入路优于EEA入路。该两种入路亦为优势互补,对于复杂的病变可联合两种甚至更多的入路来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

官方微信公众号
出国治疗案例

大家都在看

文章推荐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