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11月份至12月份线下学术交流活动,除了正常的教学、病例讨论和查房外,巴特朗菲教授还指导了8例疑难患者的手术。其中脑干部位手术6例(4例为已在外院做过手术的再次手术),2例为鞍区病变手术(均为外院手术过的二次手术),均取得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巴特朗菲教授指导手术的8个病例的术前磁共振资料,每个手术难度都不低
“2022年度中德交流项目合作部分手术回顾”现场剪影
专题报告开始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监测医生王勇强副主任讲解《我院承担的江苏省中德交流项目合作项目简介》,2022年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被继续聘请为苏大附儿院神经外科指导专家,聘期5年。在INC合作的苏大附儿院,巴教授多次进行中德合作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手术。
巴特朗菲教授和王杭州副教授还对中德交流项目中手术合作的案例进行回顾讲解。天坛医院李春德主任以及现场的专家、学员们也纷纷对这位国际殿堂级神经外科专家的手术表达称赞和感叹。观摩教授手术讲解的机会难得,现场学习氛围特别的浓厚。
CASE 1:9岁视神经胶质瘤患儿
简要病史:2022年6月出现头疼、视力下降,检查提示鞍上肿瘤,考虑“颅咽管瘤”,7月予以行鞍区肿块切除术,因肿瘤位于视神经,为保留患者视力仅活检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鞍区低级别胶质瘤,考虑毛细胞星型细胞瘤WHO1级。
后求诊于INC国际神经外科教授,在巴教授主刀下完成了保神经、近全切的手术效果(切除率达到了95%以上),术后1天巴教授在苏附儿院长陪同下查房,悦悦状态良好。术后5天巴教授查房,可以自行玩玩具视力等正常。
CASE 2:14岁延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儿
简要病史:患者于2016年底偶发性左手抓握力量减弱,检查提示颅脑占位性病变,怀疑神经节细胞瘤。医生表明肿瘤生长缓慢,而且手术不能完全切除,会复发,所以建议手术或保守观察,家属选择保守观察。前三年基本无变化,后两年提示病灶缓慢增大,且患者自述身体运动能力减弱。
2021年底因双侧肢体无力加重,左侧更明显。2022年颅脑核磁提示桥脑、左侧小脑、颈髓(颈3以上)不规则信号,小脑区病灶范围55*63*121mm,2022年初手术切除部分肿瘤,病理结果提示节细胞胶质瘤(WHO I)。术后3个月检查,颅脑磁共振提示病灶范围33*42*94mm。术后,左侧面神经受损,抬眉和微笑等动作受限,吞咽功能减弱,术后至今一直保持气管切开和鼻饲状态。
父母联系到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教授评估后给出了具体的切除率以及风险,给了患儿父母信心。巴教授术后MR显示肿瘤得到次全切,患者全程呼吸、心跳平稳,手术顺利。患者目前术后恢复顺利,无新发后遗症,在进一步恢复中。
CASE 3:12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儿
简要病史:患者于2021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痛恶心,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医生建议保守观察。2022年6月,患者自感双腿无力,提示血管瘤少量出血,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2022年10月突然出现左手无力感,再次检查提示桥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母亲带着患儿四处求医,被告知儿子的手术风险较大:“孩子要做手术的话,会瘫痪,视神经、吞咽功能、语言...可能都会受损。”天无绝人之路,通过国内一些神外专家的,得知了INC巴教授即将来华进行手术示范。巴教授肯定答复:不会让孩子瘫痪的,肯定不会碰到神经,让患儿一家坚定选择手术。
巴教授术后MR显示肿瘤得到全切,出手术室,小宇即清醒;术后二天正常吃饭;三天可下地行走,术后十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