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一个在脑部缓慢生长的不定时炸弹。突然,一场“颅内雷暴“来袭——脑瘤内部血管破裂/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急速肿胀压迫周围神经……这就是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一场起病隐匿却破坏力惊人的急症。
”雷暴“来袭的四大警报:
头痛如雷劈:后脑勺突遭刀劈般,的剧痛,常被误认为"最痛的一次偏头痛"
视力闪电式消失:视野像被雷雨笼罩,从模糊到黑暗可能只需数小时
眼球”停电”:控制眼动的神经被压迫,出现复视、眼皮下垂
意识”短路“:严重者可陷入昏迷,就像雷暴导致的全市大停电
谁在”雷暴“高危区?
大腺瘤患者:>1cm的脑瘤更易被”引爆“
高血压/孕妇/凝血异常者:血管像暴风雨前的电线,随时可能”短路“
这场”雷暴“没有天气预报!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就医就是抢修”生命电路“的最佳时机!
垂体卒中的发病风险因素
内在因素(与垂体本身相关)
垂体腺瘤(最常见诱因)
无功能腺瘤(NFPA):占垂体卒中的50%-80%,因瘤体血供不足易出血。
功能性腺瘤(如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肿瘤生长快,血管脆弱易破裂。
垂体血管异常:垂体血供丰富但血管结构脆弱(如垂体门脉系统高压),血管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出血风险。
垂体增生或炎症:妊娠期垂体生理性增生(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外在因素(诱发或加重风险)
血压波动
高血压:导致垂体血管压力骤增。
低血压(如休克、手术中):垂体灌注不足引发梗死。
药物影响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可能诱发泌乳素瘤出血。
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头部外伤、垂体手术或腰穿等。
内分泌变化
妊娠:雌激素升高使垂体血管扩张、脆性增加。
激素替代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
其他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影响垂体血供。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DIC)。
争议性因素
剧烈运动(如举重、潜水):可能通过Valsalva动作增加颅内压。
放射治疗:少数报道显示可能增加血管损伤风险。
保守观察还是外科手术?
垂体瘤卒中治疗的难点在于选择保守观察还是外科手术治疗。英国垂体瘤卒中管理指南建议,治疗方案应当通过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确定,根据患者的 PAS 评价,当PAS≥4分时,考虑急诊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指征:
生命体征平稳,且没有任何视神经功能障碍或仅有轻度视神经功能障碍的垂体瘤患者。
发病超过72h、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情况已经稳定或趋于好转的患者。
手术治疗指征:
垂体瘤卒中引起急性占位效应导致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如视力严重下降、严重且持续的视野缺损或意识状态持续恶化的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初始行保守治疗,即进行近一周的激素替代疗法后,患者情况稳定好转的可转手术治疗。
出现新的进行性加重的颅神经症状的患者,应当紧急复查影像学检查,行减压手术。
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四大要点
垂体瘤卒中的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压迫,保留残留的垂体功能。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和生长方向、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决定手术入路。
经鼻入路手术包括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经鼻入路手术,适用于绝大多数垂体瘤卒中,特别是对于病灶位于中线、鞍上部分位于视交叉腹侧、侧方不超过颈内动脉分叉部者。内镜下经鼻入路具有良好的视野和可操作性,且利于保护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
(1)由于垂体瘤卒中以出血性卒中多见,卒中肿瘤引起鞍内压力升高,多质软,呈黄白色或暗紫色,切开硬膜时可见混杂暗血性液体的坏死肿瘤组织溢出,可用环形刮匙和吸引器去除肿瘤。
(2)由于卒中后正常垂体组织往往亦有水肿甚至坏死改变,较常规垂体瘤手术更容易损伤,因此,不强求假包膜外分离,尽量保留垂体功能,为术后的功能恢复争取机会。
(3)尽量避免术中脑脊液漏,以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概率。如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必要时使用可贴敷人工硬脑膜、自身筋膜、肌肉或脂肪等进行修补。
(4)垂体瘤卒中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多由于肿瘤急性卒中导致海绵窦内侧壁受压或侵犯到海绵窦所致,术中注意颈内动脉的保护。
INC国际教授手术实例一则
主刀医生: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
这是一位64岁的病人,他在确诊垂体瘤三个月后,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头痛,四天后,视力急剧下降,视野受限,视力敏锐度下降,右眼运动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和瞳孔扩大)。随即进行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垂体腺瘤伴急性出血。
巨大垂体腺瘤伴急性出血(见箭头)
施罗德教授使用内镜进行肿瘤切除。切开肿瘤囊后,有机油样的黑色血液流出,显示为亚急性出血,即患者出现垂体卒中。下图可以看到,在垂体区域的脑膜衬里和毗邻的静脉海绵窦之间的角落(海绵窦和硬脑膜或鞘膜之间的角落)。
内镜手术技术可完全切除肿瘤
在内镜的直接可视控制下可实行肿瘤切除。术后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已完全切除,垂体柄得以保留。幸运的是,患者视力障碍很快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肿瘤对垂体造成了严重损伤,因此需要进一步补充激素。
术后一年的磁共振成像显示肿瘤完全切除,垂体柄保留(见箭头)
INC国际神经外科垂体瘤大咖

施罗德教授拥有超过20年的神经外科疾病咨询和治疗的丰富经验,在国际神经内镜手术领域享有盛誉。他的专长涵盖内镜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囊肿、脑室内病变等)、内镜颅底手术(治疗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等)、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垂体瘤)、微创神经导航脑内手术、以及周围神经手术和癫痫手术。他尤其擅长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经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垂体瘤、脑膜瘤病例切除率均较高,且复发率相对较低。
INC施罗德教授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