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INC巴特朗菲教授主刀及国内神经外科团队全力配合下,成功突破"生命禁区",完成两台高难度示范手术。巴特朗菲教授步履匆匆,往返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两所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示范手术接连实施,为这个微凉的初冬持续注入学术热度!

罹患脑肿瘤本身属于小概率事件,若一个人同时出现两个位置的脑瘤,概率更为罕见。而当肿瘤生长在脑干这一生命中枢区域时,手术难度与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
病例一:37岁男性患者一次手术处理两处病灶
37岁男性患者吴先生,小脑与脑干两处存在肿瘤病灶。在尝试所有保守治疗方案无效后,他最终选择接受手术治疗,通过一次开颅手术同时切除两处病变。
体检发现脑瘤,属于幸运还是不幸?是庆幸及时发现、把握治疗先机,还是可以尝试"带瘤生存"?人到中年,家庭和睦,事业小成,生活看似圆满,却总有意料之外的风浪。对37岁的吴先生而言,这次风浪格外汹涌。
两年前体检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今年复查磁共振显示:左侧小脑半球存在约1.2×0.9×1.0厘米异常信号,第四脑室轻度受压;中脑背侧左侧份另见约0.5厘米异常信号,中脑导水管轻度受压。持续头昏、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咨询巴教授后获悉,虽然目前肿瘤体积不大,但脑干位置特殊,教授建议尽早进行择期手术。此时手术具有多项优势:病灶较小,手术难度相对可控;可一次性处理两处病变;能有效预防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同时避免未来病灶增大导致手术风险升高。需要强调的是,虽非急诊手术,但拖延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把握时机非常关键。
然而,不论小脑还是脑干,都属于大脑核心区域,手术风险不容忽视。"手术存在哪些风险?"由于恐惧手术,吴先生尝试所有非手术方式,但均未见效。
他陷入焦虑,夜不能寐:手术风险大,但保守观察,若肿瘤恶化又该如何应对?
最终,他下定决心:既然巴教授有把握,就选择手术。术前检查发现,两处肿瘤居然都在继续生长!
不幸!同时发现两处肿瘤;幸运!今日一次手术解决。
病例二:11岁男孩脑干术后无需进入ICU
活泼开朗的11岁男孩嘉乐,两年前查出脑干病变。他与37岁的吴先生来自不同地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却因巴特朗菲教授而相聚苏州。
嘉乐的病灶在短短6个月内从8毫米生长至13×13×10毫米,且仍在持续增大。频繁头痛、头晕,偶发恶心......这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我见过太多孩子,甚至成年人,在病变尚可手术时,家属因担心开颅风险而选择其他治疗。但两年后肿瘤恶化,手术机会已失,实在令人痛心。"巴教授表示,"虽然理解家长对手术的顾虑,但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是唯一能为孩子争取正常未来的途径。"
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由巴教授主刀,这台手术顺利完成。由于患儿情况稳定,术后无需进入ICU观察,直接转入普通病房。
手术室的门一次又一次开启,INC国际教授与中国团队的身影仍在忙碌。他们从病魔手中夺回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无数家庭的未来。与此同时,多名罹患复杂神经外科疾病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只为寻求成功手术的机会。

胶质瘤
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脊索瘤

沪公网安备31010902002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