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动静脉畸形

致命脑瘤两年内增长三倍,高龄患者手术方案如何制定?

发布时间:2025-09-05 10:11:53 | 关键词:致命脑瘤两年内增长三倍,高龄患者手术方案如何制定?

  当体检报告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时,这位定期体检、注重健康的老人未曾预料到,这个最初直径仅为12毫米的血管异常,竟在两年内迅速增长至35毫米,并且伴随右侧身体僵硬、视力模糊以及意识状态逐渐下降,生命危在旦夕。

王叔 85岁 左侧无症状后交通动脉瘤

  从12mm增至35mm,两年内快速增大的颅内“血管瘤”。

  王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一直高度重视健康,每年均定期接受脑部MRI检查。

  在一次常规筛查中,医生发现其左侧后交通动脉处存在一膨出——颅内动脉瘤,直径约12mm。

诊断4个月后的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直径为12毫米,起源于后交通动脉。

确诊4个月后的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直径为12毫米,起源于后交通动脉。

  当时,王叔未感到任何不适。考虑到患者已达83岁高龄,医生建议“先观察,定期复查”——毕竟对于高龄老人,开颅手术的风险有时比动脉瘤本身更令人担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这个“血管瘤”以惊人速度持续增大。

  2年3个月后,王叔的复查MRI结果令人揪心:动脉瘤直径已增长至30mm,内部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严重压迫脑干和丘脑——这两个区域作为大脑的“指挥中心”,负责调控身体运动、意识及神经功能。

诊断2年3个月后磁共振成像显示动脉瘤内有血栓,直径达30mm,压迫脑干。

确诊2年3个月后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动脉瘤内存在血栓,直径达30mm,压迫脑干。

  症状很快出现:王叔先出现右侧身体活动障碍,随后左眼功能异常(左侧动眼神经麻痹),之后意识状态逐渐模糊,最终几乎只能卧床,连说话都显得费力。

  待家人紧急带他进一步检查时,动脉瘤已长至35mm——从12mm到35mm,两年多时间内,这个“病灶”增大了近3倍,同时堵塞了右侧大脑后动脉。

图C:在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上,病灶直径扩大到35mm。

图C: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病灶直径扩大至35mm。

图D:6个月后动脉瘤从后交通动脉向上扩张。右侧大脑后动脉未见。
图D:6个月后动脉瘤从后交通动脉向上扩展,右侧大脑后动脉未显影。

  “若继续拖延,可能连手术机会都将丧失。”医生的话让王叔家人深感焦虑。

高龄患者的“手术高危因素”为何众多医生望而却步?

  在多方求医过程中,王叔的家人屡遭拒绝。

  “患者年龄过高,我们不敢承担此类风险。”

  “手术风险超过潜在获益,建议保守治疗。”

  “进行手术”三字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极为困难——难点在于王叔的高龄。对于75岁以上高龄脑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几乎被公认为“高风险领域”,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极为谨慎。原因如下:

  粘连风险:高龄患者的动脉瘤常与周围神经、血管紧密粘连,如同被胶水粘住的零件,分离时稍有不慎即可能损伤神经,导致瘫痪、失明等后遗症;

  血管脆弱:85岁患者的血管壁已丧失弹性,类似老化的橡胶管,术中轻微触碰即可能破裂出血,而高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止血难度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衰退: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均出现衰退,麻醉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抑制、血压波动,术后恢复速度远慢于年轻人,并发症风险更高。

高龄患者的 “手术禁区”  多少医生望而却步?

  就在家人几乎绝望之际,有人推荐了INC国际的川岛明次教授。这位在血管神经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转机:川岛教授制定的“个体化方案”,为何选择动脉瘤夹闭术?

  当王叔的病历送达川岛教授手中,他详细研究了所有影像资料:35mm的巨大动脉瘤、瘤内血栓、脑干受压、高龄、偏瘫……每一项因素均增加了手术难度。

  “行动脉瘤夹闭术,直接处理瘤体根部。”经全面评估,川岛教授确定了治疗方案。

用动脉瘤夹闭术,直接处理瘤体根部。

  术前,川岛教授对王叔进行了全面体检,以评估整体健康状况。术中,川岛教授经左外侧裂入路暴露手术视野。行动脉瘤切除术后,动脉瘤夹闭成功,血栓被清除。

为何选择动脉瘤夹闭术?

  直接阻断血流:采用特制动脉瘤夹闭合瘤颈,彻底阻止血液流入;

  避免血管内操作:高龄患者血管条件较差,介入栓塞风险高,夹闭术更为稳妥;

  减少凝血功能干扰:手术过程相对简洁,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促进术后恢复:更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康复。

术后恢复自主活动

  整个术后过程中,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常见并发症,恢复情况较预期更好。

  术后第二天,王叔意识状态即明显改善;两周后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血栓清除干净,脑干压迫解除!

  他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达到满分15分,意识完全清晰;右侧偏瘫逐渐改善,动眼神经麻痹也部分恢复。

术后 CT 显示,脑干解除占位效应,无缺血性病变
术后CT显示脑干占位效应解除,无缺血性病变

  出院当日,王叔虽仍需康复训练,但已能够坐起与家人交谈。他握着医生的手说:“没想到我85岁了,还能重新站起来。”

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团 川岛明次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团  川岛明次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专家团(WNEG)成员、世界脑血管搭桥手术权威专家、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主任川岛明次(Akitsugu Kawashima)教授,擅长脑卒中、烟雾病、颅底肿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颅内血肿、巨大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治疗,尤其专长于脑血管搭桥、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

神经外科经验:

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1300例

脑动脉瘤夹闭手术:1000例

脑血管畸形切除术:500例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450例

开颅脑瘤切除术:280例

颅后窝搭桥术、High-flow Bypass技术等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