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

“偶尔头痛” 竟查出脑瘤!无症状脑膜瘤会恶化吗?

发布时间:2025-05-27 09:28:23 | 关键词:“偶尔头痛” 竟查出脑瘤!无症状脑膜瘤会恶化吗?

  头痛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很多情况下,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感冒等都会引发头痛。因此,许多人并未将头痛放在心上,认为这并非严重病症,休息一下便可缓解。然而在神经外科领域,许多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却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

  有人因头痛积极检查,发现病情后及时手术重获新生;也有人认为“不检查说不定一辈子都不会发现”。但需明确的是,脑肿瘤不会因忽视而消失,更不会停止生长。一旦病情进展,可能导致肿瘤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什么是<a href='/naomoliu/' target='_blank'><u>脑膜瘤</u></a>?

无症状脑膜瘤真的无需开颅手术吗?

  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而言,往往对身体异常更为敏感。年届五旬的方女士正处于知天命的人生阶段,这位将生活过成艺术的女性,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方女士因偏头痛检查出左侧鞍旁、左侧CPA、小脑幕下缘占位脑膜瘤。与许多无症状脑膜瘤患者的犹豫不同,她清楚地知道,肿瘤不会随时间自行消失,必须尽早解决以消除隐患。

脑膜瘤影响

  影像检查显示:左侧鞍旁、左侧CPA、小脑幕下缘可见丘状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病变以宽基底与岩骨相连,边界清晰,大小约301216mm。

  求医之路充满抉择:保守观察还是手术干预?“手术风险大”“可能导致视力、视野缺损等后遗症”“肿瘤位置特殊可能切除不净”……一系列担忧曾让这位热爱生活的女性陷入低谷,但她很快以乐观坚韧的态度重拾勇气。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她理性谨慎地开启了求医之旅——

  在与巴教授的首次面对面咨询中,方女士一家带着行李,做好了手术的全部准备。他们从山西来到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决心寻求巴教授的示范手术。

  “目前影像显示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建议尽快手术。继续等待会给肿瘤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向上生长可能侵入海绵窦(内含众多神经),向外生长会对面听神经造成影响。届时手术风险更大,且难以实现全切。此类手术我有众多成功案例,虽非小手术,但对我而言难度可控。”

  方女士表示:“我们就是冲着教授来的,现在信心十足,只等教授手术……”

  在巴教授2024年中国行期间,方女士一家成功争取到示范手术机会。一场涉及鞍区、CPA区、小脑幕占位并累及海绵窦的高难度脑膜瘤手术顺利完成,肿瘤全切的结果让他们无比满意,更坚信选择的正确性。

手术前后对比

  术后,方女士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热爱。她从日常饮食与起居入手细心呵护自己,与女儿一起看电影、公园漫步,更重返游泳馆,在碧波中尽享生命的自由与活力。

偶然发现的脑膜瘤会长大吗?危险因素有哪些?

  一项针对近20,000名儿童与成人头部MRI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脑膜瘤是最常见的意外发现肿瘤,在MRI中的检出率为0.29%。包括脑膜瘤在内的偶发肿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意外发现肿瘤

  在巴教授的示范手术案例中,偶发脑膜瘤并不少见,患者们面临着不同的抉择——

  案例1:41岁的周女士在体检中发现桥小脑角(CPA)区脑膜瘤。肿瘤位置刁钻,与脑神经中最细的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呈“橡皮膏样”紧密粘连,同时压迫生命中枢桥脑和中脑。不同于多数等到剧烈头痛、面瘫偏瘫才就医的患者,这份体检报告让周女士在神经功能尚完好时抓住了治疗黄金期,通过巴教授示范手术早早切除肿瘤。

生命中枢的桥脑和中脑也受到压迫

  案例2:50多岁的钟女士体检查出桥小脑角(CPA)区脑膜瘤,因担忧手术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斜视、眼皮下垂、闭合不全)而选择伽马刀治疗,却未能控制肿瘤生长。对肿瘤的焦虑让她陷入烦躁、抑郁,寝食难安。最终,巴教授手术实现肿瘤全切除,且术前担忧的听力丧失、面瘫等后遗症均未出现。

巴教授手术肿瘤全切除

01偶发脑膜瘤的生长特性

  良性脑膜瘤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也可能呈线性或指数级生长。临床可见,部分选择观察的患者在数年磁共振复查中肿瘤体积无变化,但也有相当比例的肿瘤持续生长。非良性脑膜瘤通常会生长,且多数呈指数级生长。

非良性的脑膜瘤,一般都会生长,而且多数呈指数级生长

  早期关于偶发脑膜瘤自然史的研究显示,17例肿瘤的平均年相对生长率(RGR)为3.8%/年,70.6%(12例)的肿瘤年RGR低于5%/年,仅11.8%(2例)超过15%/年。另一项针对41例患者的研究显示,平均绝对生长率(AGR)为0.8cm³/年。近期研究表明,当将生长定义为RGR≥15%时,偶发脑膜瘤的生长风险介于38%至75%之间。

02生长的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年轻患者(年龄<60岁)与脑膜瘤生长相关,可能与观察周期较长有关。研究显示,脑膜瘤常表达雌激素受体,体外增殖活性更高,推测雌激素替代疗法(e-HRT)、高剂量孕酮激动剂(CPA)可能与肿瘤生长相关。

  影像学特征:CT未见钙化、MRI-T2加权像信号高亮是预测生长的重要特征,后者与钙化缺失高度相关。肿瘤周围水肿(偶发脑膜瘤中罕见)、体积较大(>10cm³)也是快速生长的预测因子。此外,颅底脑膜瘤可能在无明显生长时因压迫重要结构(如鞍上脑膜瘤导致视力丧失、CPA区脑膜瘤引发三叉神经痛)而出现症状。

体检查出脑膜瘤,该如何应对?

  许多病友会问:“脑膜瘤是良性肿瘤,是否可以保守观察、带‘瘤’生存?”

  答案是否定的!

侵占和压迫损伤大脑、重要神经和血管

  脑膜瘤虽生长缓慢,但绝非“安分”。作为好发于脑膜覆盖区域的良性肿瘤,其每年可生长数毫米至数厘米,初期可能仅如小米粒大小,长大后甚至可达苹果大小。若不及时诊断,脑膜瘤可能显著增大,压迫或包裹邻近脑组织、血管和脑神经,尤其当生长至手术难以到达的区域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指南建议

  脑膜瘤的治疗需在彻底切除与避免神经损伤之间谨慎权衡。患者个体因素(有无症状、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均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

  头痛虽常见,但绝不可轻视。当体检偶然发现脑膜瘤时,三位患者的经历表明:精准评估、专家主刀、及时手术,是守护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更优选择。即便位置复杂的脑膜瘤,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手中也可实现安全全切。与其在焦虑中等待肿瘤进展,不如把握黄金治疗时机——生命从无“侥幸”。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