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手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推广,该手术方式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影像导航技术、高清内镜系统以及专用手术器械的发展,神经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神经外科技术,通过在颅骨上钻孔或切开小骨窗,利用内镜及其相关器械对脑内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和手术治疗。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神经内镜设备领域著名的小儿神经内镜Lotta内镜就是INC国际内镜大咖Schroeder教授在2004年发明并用自己的女儿Lotta名字命名的。
根据病变的具体位置和性质,医生可能还会选择其他一些特殊的入路方式,如经鼻内镜手术,适用于垂体瘤等颅底病变。
经鼻入路
适用于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颅底病变。通过鼻腔进入,避免了开颅手术,对于垂体瘤等病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经额-侧脑室入路
是神经内镜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入路方式,常用于脑室内病变,如脑积水、脑室内肿瘤等。此入路方式允许医生在内镜的辅助下,通过额部的一个小骨窗进入侧脑室,进而对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和操作。
经颞入路
适用于侧脑室、颞叶病变等。
经枕部-侧脑室入路
适用于后颅窝病变,如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等。此入路提供了对后颅窝结构的直接视野,有助于精确切除病变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在进行神经内镜手术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估。
详细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CT)了解病变的精确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手术规划:根据病变特点和患者状况,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入路选择、手术步骤和可能的并发症预防。
设备检查:确保内镜系统、导航设备和其他手术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团队协作:与麻醉师、护士等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手术流程的顺畅。
当然,内镜手术并不是儿戏,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神经内镜手术,需要综合的评估。
病变特点:病变的位置、大小、性质是否适合内镜手术。
患者状况:患者的年龄、基本健康状况、合并症等。
手术风险与收益:评估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患者的预期收益。
患者意愿:尊重患者的选择,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相关信息。
不光是医生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一些对应的评估,患者在进行内镜手术之前也需要做足准备。
健康状况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承受手术。
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详细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麻醉评估:与麻醉师合作,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术前禁食: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前一定时间内禁食和禁水,以降低术中呕吐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心理准备: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减轻术前焦虑和紧张情绪,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国际颅底手术大咖——INC法国福洛里希教授
擅长领域:尤其擅长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颅底肿瘤切除,针对听神经瘤、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等复杂脑肿瘤等采取神经内镜下颅内高难度位置的微创手术。其著名的内镜手术使肿瘤患者有了更好的预后效果。
小结
在进行神经内镜手术之前,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规划。患者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手术风险和确定手术方案。此外,患者还需要了解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与医生充分沟通,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