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胶质瘤

5cm巨大丘脑胶质瘤病例解析:运动员成功应对挑战

发布时间:2025-07-29 08:55:35 | 关键词:5cm巨大丘脑胶质瘤病例解析:运动员成功应对挑战

一次轻微头部外伤,意外发现颅内肿瘤!

  患者,26岁,职业足球运动员——在众人眼中是力量与健康的代表。然而,一次看似普通的头部碰撞,成为其命运的转折点。起初仅做简单包扎,认为是运动生涯中的常见轻伤。未予重视,但三个月内,出现复视、肢体灵活性下降、易激惹——直至检查结果如惊雷:丘脑深部存在巨大肿瘤,严重压迫脑干!

  “丘脑?那几乎是手术禁区!”

  对于足球运动员而言,双腿是其职业生涯的基石——奔跑、急停、射门,每个动作均依赖神经与肌肉的精密协作。命运却给26岁的菲力带来了严峻挑战:生长于丘脑的肿瘤,正侵蚀其赖以生存的身体机能。但这位球场上的斗士,拒绝向命运屈服。

01丘脑?不能碰? No Man's Land

  丘脑堪称大脑的核心枢纽,其内密集分布着调控多种功能的神经核团。位置极其关键——上方紧邻控制肢体运动的运动皮层,两侧毗邻传导视觉信息的视辐射纤维,外围环绕着涉及语言、记忆等高级功能的联合皮层。

  此解剖结构使手术风险极高:1毫米的偏差即可损伤运动传导通路导致偏瘫,波及视觉通路造成视野缺损,累及语言中枢引发失语。最危险之处在于其底部连接维持意识的生命中枢(脑干网状激活系统),任何操作干扰均可能直接导致意识丧失(昏迷)。

  当地医生表示无能为力:“丘脑位置不宜手术,操作风险极高......”

  当多数医院建议放弃时,他第一时间寻求巴特朗菲教授帮助——这位早在1991年即发表过丘脑手术案例的专家。经历一场高难度手术后,病理报告却揭示更残酷现实——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恶性程度极高!然而,MGMT甲基化的检测结果,为这场艰难的抗争带来一线希望。这位曾用双脚征服球场的青年,正以同等斗志对抗疾病——真正的强者,永不轻言放弃。

当多数医院建议放弃时,首刀,他便找到了巴特朗菲教授——这位早在1991年就发表过丘脑手术案例的大咖

  菲力术前检查:神志清醒,定向力、定位力正常。存在部分视野缺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右丘脑巨大肿瘤患者未出现显著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生理反射对称存在。

  MRI显示一个直径达4.5×5cm的侵袭性肿瘤,完全占据右丘脑并侵犯中脑,前端突入第三脑室及Monro孔。如此广泛的占位病变仅表现为轻微神经症状(潜在左侧偏瘫风险),此反常现象通过先进纤维追踪技术得以解释: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纤维束追踪显示皮质脊髓束位于肿瘤侧方及前方,这阐释了其临床症状轻微的原因。

术前MR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当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纤维束的走形变化,帮助术者进行手术。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当前无创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有效方法,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纤维束走行变化,辅助手术规划。因此,为保护运动功能,巴教授建议术前进行DTI重建,图像将清晰显示运动纤维束与肿瘤的毗邻关系,使术者在手术中谨慎操作,避免损伤。

  基于“功能保护优先”原则,医疗团队最终选择额叶半球间入路——该入路可早期显露并保护关键的前庭-Monro孔区域,在最大化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小化术后并发症风险。

手术情况: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双侧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

  行右侧额叶旁开颅术,经额叶纵裂胼胝体入路,实现肿瘤次全切除。

  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并发症。

5cm巨大丘脑肿次全切除,周围关键神经和脑功能区占位压迫效应明显解除

术后MR

  5cm巨大丘脑肿瘤次全切除后,周围关键神经结构及脑功能区的占位压迫效应显著解除。

术后过程:

  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在ICU观察治疗1天,未出现新增神经功能缺损。

  术后第2天CT检查正常,转至普通病房。

  术后左手精细运动功能轻度下降,术后约1周显著改善。

  术后头颅CT及MRI未发现手术操作相关损伤,已知少量残余肿瘤位于丘脑中脑区及丘脑外侧靠近内囊区域。

  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晨起时缓慢活动。

  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

  出院情况:菲力神志清醒,精神状态可,无颅神经功能缺损;无视野缺损,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正常。

出院医嘱:

  建议术后6至8周内充分休息,并进行功能锻炼。

  经讨论,此类胶质母细胞瘤应依据Stupp方案接受放疗联合化疗。

02 巴教授1991年已发表丘脑手术案例 New Hopes

  本例中,因肿瘤巨大且毗邻脑干、运动及视觉传导束,难以实现全切。患者经肿瘤大部切除后,迅速解除了占位压迫效应,避免了对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术后辅以放化疗,有望获得更优生存获益。

国际神外手术大咖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早在1991年,成功地发表了关于丘脑相关手术的案例

  受限于手术技术条件,相当比例的丘脑胶质瘤患者曾选择活检+放化疗模式。至今,仍有观点认为丘脑是手术禁区,不宜手术。主要原因在于其解剖结构复杂且生理功能重要,手术风险常大于潜在获益。然而,国际神经外科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早在1991年已成功发表丘脑相关手术案例。巴特朗菲教授精于丘脑手术,拥有丰富的疑难位置脑瘤手术经验。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球范围内几乎未见脑干、丘脑、基底神经节等部位病变手术经验或结果的报道。

相关阅读:

丘脑胶质瘤,他们术后10年能无复发,如何做到?

这种脑瘤手术可能变"木头人"?20岁法学才女仅用23天战胜丘脑海绵状血管瘤

"禁区不可能手术"技术图解!INC巴教授成功全切一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

03 手术与活检对比:丘脑胶质母细胞瘤生存研究 Surgical Treatment

  论文《Maximal surgical resection and adjuvant surgical technique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adult patients with thalamic glioblastoma》通过临床研究及真实案例,证实最大程度手术切除在成人丘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治疗中的作用,并明确最大安全切除技术的影响。

论文《Maximal surgical resection and adjuvant surgical technique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adult patients with thalamic glioblastoma》中通过临床研究以及真实案例证明了最大程度手术切除在成人丘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治疗中的作用,并确定最大安全切除的手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

  对于疑似丘脑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若可能,手术目标是在保留神经功能前提下实现全切。当预期可能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怀疑皮质脊髓束(CST)损伤或存在脑干/血管损伤风险时,则行次全切除。活检适用于脑室壁强化、软脑膜强化或存在远处多发强化病灶的患者。病理确诊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胶质母细胞瘤标准治疗(同步放化疗及替莫唑胺化疗)。

丘脑GBM的治疗策略和患者选择。对于疑似丘脑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当脑室壁强化、软脑膜强化或远距离多发强化病灶时,考虑只活检手术。

  丘脑GBM的治疗策略与患者选择。疑似丘脑胶质母细胞瘤时,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当存在脑室壁强化、软脑膜强化或远距离多发强化病灶时,考虑仅行活检手术。

  为评估手术切除相比活检的临床效果,研究者比较了三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手术切除组(n=19)、医生决定活检组(n=17)和患者选择活检组(n=6)。手术切除组显示出更优的OS(中位生存期:676天,p=0.001)(下图A)和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28天,p=0.001)(下图B),显著优于活检组(医生决定活检组中位OS:240天,中位PFS:134天;患者选择活检组中位OS:212天,中位PFS:118天)。**手术切除组与活检组的生存分析。A. 手术切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 (OS) 显著长于根据治疗标准接受活检的患者(医生决定活检组)或选择活检的患者(患者选择活检组),切除组 p < 0.001。B. 手术切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长于医生决定活检组或患者选择活检组 (p < 0.001)。

手术切除和活检组的生存分析。A. 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总生存期 (OS) 显著更长,与根据治疗标准接受活检的患者(医生选择活检组)或选择活检的患者(患者选择活检组)相比,切除组p < 0.001。
B. 手术切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长于选择活检组的医生或患者选择活检组 (p < 0.001)。

  最终,研究结论指出:对于丘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切除至关重要。若无增强病灶或多发病灶,当最大手术切除率超过80%时,可预期获得比单纯活检更长的生存期。应用先进的神经外科辅助技术有助于更精准地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仔细监测如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SEP)以评估神经生理状态极为重要。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