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多次复发应对策略:13岁患儿的治疗转机

发布时间:2025-08-07 17:43:01 | 关键词:颅咽管瘤多次复发应对策略:13岁患儿的治疗转机

  13岁患者小俊已历经3次颅咽管瘤复发。

  "为保护神经功能,每次仅能部分切除肿瘤,但未全切必然导致复发,患儿承受巨大痛苦,陷入治疗困境......"

  小俊的遭遇是众多颅咽管瘤患儿家庭的缩影,折射出该疾病的临床挑战。

  颅咽管瘤作为难治性易复发脑肿瘤,具有以下特征:生长缓慢使其成为隐匿病变;位于脑深部致手术入路受限;毗邻垂体、下丘脑及视交叉致全切与功能保护常难兼顾;高复发率需长期内分泌管理。

  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及并发症预防方案,INC儿童脑瘤专家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在研究中系统阐述了颅咽管瘤治疗现状及预后。

颅咽管瘤四大核心知识点

01 临床表现

  患儿症状多与内分泌功能障碍相关。因肿瘤生长缓慢,确诊时症状常已存在≥1年。93%患儿存在发育迟缓(多由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生长激素缺乏导致)。常见表现包括:视力减退、头痛、呕吐、嗜睡、情感淡漠、二便失禁、精神抑郁、记忆减退及精神状态改变。

02 好发部位

  肿瘤多起源于鞍上区垂体柄(毗邻视交叉),少数位于蝶鞍内,极少数见于视觉系统或第三脑室(Rathke囊上皮残余)。

  虽组织学呈良性,但具局部侵袭性——指状突起可侵犯视神经、垂体、下丘脑、第三脑室及血管等重要结构。约30%病例表现为带囊肿的小型实体瘤,多数以囊性成分为主。

尽管颅咽管瘤病变的组织学外观是良性的,但它们是局部侵袭性的,手指状的附件会侵入邻近的关键结构,如视神经、垂体、下丘脑、第三脑室和血管。

03 鉴别诊断

  CT与MRI均适用。颅脑CT常显示钙化性囊性占位,脑积水亦常见。MRI可精确显示肿瘤形态、体积及其与血管、颅内动脉的关系。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囊壁强化及肿瘤实性成分。

小俊手术前后对比,肿瘤顺利切除

小俊术前术后影像对比示肿瘤全切

04 治疗方法

  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应在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及视路结构前提下追求全切除,此为患者长期无瘤生存的基础。手术入路包括:颅外入路、经颅入路、经颅经脑入路等。术者需根据肿瘤分型权衡不同入路优势与风险,选择预后更佳方案。

  虽属良性肿瘤,但因位置深在且毗邻神经血管关键结构,部分患者手术难度高。故下列辅助治疗仍广泛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Ommaya囊、植入联合核素内照射。

化学治疗

  Ommaya储液囊常用于囊液引流,通过开放手术或立体定向手术置入(常联合神经内镜或术中影像)。

  Rutka鲁特卡教授指出:儿童颅咽管瘤患者可能因扩大手术和/或放疗出现严重并发症。Ommaya储液囊植入(ORI)作为微创方法,可实现囊液即时减压并避免额外损伤。

囊性颅咽管瘤用Ommaya储液囊保守治疗,上图为置入Ommaya储液囊之前

图1:Ommaya囊置入前囊性颅咽管瘤
囊性颅咽管瘤用Ommaya储液囊保守治疗,上图为置入Ommaya储液囊之后以及反复拍打之后,囊肿大小明显减少

图2:置入后经反复穿刺抽吸,囊肿显著缩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日益应用于儿童颅咽管瘤,提升肿瘤控制率。钇90或磷32腔内照射也是囊性病变的选择方案,报道显示该技术可实现长期有效控制。

 

文献来源:Nejat F, El Khashab M, Rutka JT. Initial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brain tumors: neurosurgical considerations. J Child Neurol. 2008 Oct;23(10):1136-48.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电话:
病情:

大家都在看

INC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中国患者案例

中国患者案例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