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学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鞍区肿瘤,特别是单独或与其他治疗一起被用于治疗手术当中未能全部切除肿瘤的病例。除了那些传统的放疗设备以外,伽马刀和改进的直线加速器放疗设备(包括X刀)正逐渐地被常规使用。垂体腺瘤多大适合做伽马刀?
垂体腺瘤多大适合做伽马刀?
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
由于垂体腺瘤的瘤体一般不大,加之解剖边界较为清楚,在早期人们认为垂体腺瘤适合于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放射治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产生了许多鞍内植入放射性物质治疗垂体腺瘤的尝试,但是由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较多,特别是经蝶窦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得这种方法逐渐丧失了吸引力。
随着伽马刀出现,使医生在无创和精确的前提下清除颅内体小的病变成为可能,既达到使用放射线治疗患者的目的,又不会像放射性物质植入那样严重的并发症。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组垂体腺瘤患者是较早的一批接受伽马刀治疗的病人,较初所治疗的两例病人中,一例是垂体腺瘤患者,一例是颅咽管瘤患者。这例垂体腺瘤患者是于196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治疗过的病人,当时是经额入路将肿瘤“包膜下”次全切除。在当时,为防止肿瘤术后复发,病人术后要常规接受放疗。由于考虑到伽马刀是新出现的、单次剂量照射的、有治疗潜力的放射治疗新设备,故经过与肿瘤科专家周密讨论后于1968年1月给患者施行伽马刀照射治疗,照射剂量为28Gy,照射剂量的确定是根据视神经能够耐受5~6Gy的照射剂量而制定的。
在完成首例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后的4年之内,又相继有19例垂体腺瘤患者接受伽马刀治疗,所选择病例的治疗指征和病变本身的特征都各不相同。其中大部分病例的肿瘤未被手术全部切除。这组病人中的大部分在治疗早期就开始接受多靶点照射,克服了一例所采用的单一靶点单次照射治疗方法的局限,该局限表现在照射区域仅为很小的圆盘形区域,不适用于照射很多体大的肿瘤。这批较早期的病例资料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也因此从未见诸于文献报道直到1979年,为了继续推行上述治疗方法,有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因其具有令人感兴趣的生物学现像或临床现像而被总结发表。例如,有一例患者的肿瘤经不同病变区域多靶点照射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有不少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如视野缺损好转)而且肿瘤体积缩小,有的内分泌功能亢进型垂体腺瘤其放疗后内分泌状况好转。
有一例较大鞍上肿瘤患者在接受了2个靶点的总剂量140Gy的伽马刀治疗后10天死于其他突发急症,随后对其进行了尸检以了解伽马刀放射治疗的早期效应。尸检发现肿瘤坏死区域的边界清晰,很明显是由于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区;本例每个靶点的等中心剂量为70Gy,以靶点为中心进行测量时发现放射性坏死区边界线的位置与10%等剂量线的位置正好惊人地相符合,这也从侧面说明引起肿瘤细胞坏死的较小照射剂量是7Gy。在全部上述病例中,随访时间较长的病例其伽马刀治疗后随访时间长达10年而且在这10年里肿瘤体积始终没有变化,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例患者只接受了很小的照射剂量,即四个靶点的四个等中心照射剂量中较大的照射剂量仅为15Gy,以靶点为中心传递到肿瘤边缘处的能量相当于7Gy的照射剂量。
事实上,垂体腺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实现切除,可直接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并且由拥有高超水平的国际专家主刀手术还能为自己避免手术并发症、免除放疗副作用。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的专家成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是国际神经外科内镜手术专家,他对于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脑膜瘤等都有大量的临床治疗经验,国内患者可咨询INC国际专家远程咨询,为自己争取更佳预后。
相关资料来源:Schmidek sweet Operative Neurosurgical Techniques. 4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