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症状有哪些?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能出现视力、视野、嗅觉、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人群体中,首发症状多见癫痫,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的很大,而临床症状却不明显。另外,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
另外如果脑膜瘤为多发性脑膜瘤的话,可能具备以下特点:
1、头痛:很多患者有慢性头痛病史
2、癫痫:不同类型的癫痫提示脑膜瘤的位置不一样
3、颅内压增高表现:如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引起的视力障碍
4、不同部位的脑膜瘤可引起不同的相关症状。比如嗅沟脑膜瘤会导致嗅觉丧失。
5、部分患者除局部颅骨呈骨瘤样增生外还会出现瞳孔改变、呕吐等表现,这可能就是较大脑膜瘤。
脑膜瘤呈现良性的临床过程,具有少见的有丝分裂和偶见的多形性细胞核。不同的结构模式已被描述,其中较常见的是脑膜瘤、成纤维细胞脑膜瘤和移行脑膜瘤。脑膜上皮或合胞体脑膜瘤的特征是细胞密度高,细胞排列成密集的片状。成纤维细胞性脑膜瘤类似于神经鞘瘤,具有拉长的细胞。如果完全切除,良性脑膜瘤被认为是治愈的。因此,在没有任何补充治疗的情况下,一种简单的监测方法适用于可能进行全切除的病例(Simpson级或2级)。一小部分良性脑膜瘤发展成更具侵袭性的变异(%3C2%)[38],但是当仅考虑复发肿瘤时,患病率变得更高(14%)。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恶性潜能仍有争议。许多作者将克隆进展模型应用于脑膜瘤,根据遗传失衡和分子修饰的存在,更具侵袭性的细胞亚群逐渐出现。
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建议对肿瘤及其周围的硬脑膜进行完整的手术切除,这可能是更好的。此外,手术允许病理诊断,可以好转症状,并减轻肿块的影响。Simpson首先对手术切除的范围进行了分类,它与复发率密切相关(表1)。术语“Simpson级”也被定义为肿瘤、浸润的硬脑膜和骨质增生骨的全切除,具有2 cm的游离边缘,由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不能完全切除(Simpson I)。因此,蝶骨翼脑膜瘤的复发率较高,其次是矢状窦旁脑膜瘤。
侵袭性更强的脑膜瘤可能伴有脑侵犯、静脉窦侵犯或界限不清,因此完全切除更具挑战性。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较小化是神经外科医生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尊重神经血管结构和切除范围应该与术后残疾的风险相平衡。因此,在较复杂的情况下,哪怕是技术高超的医生有人无法进行全切手术,可以进行次全切除术,并将残留物留在原位,随后用辅助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如分次外照射或立体定向放射疗法。切除范围是复发的一个关键评估因素,长期随访是必不可少的,是在次全切除的情况下。
国际脑膜瘤手术教授介绍
INC德国Helmut Bertalanffy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颅底、脑干病变、功能区、大脑小脑、脊髓等复杂位置的肿瘤性、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擅长颅底、脑干等复杂区域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等,脑干病变成功手术病例近千台,以高超的手术技术不损伤神经功能且全切病变。
加拿大James T.Rutka教授
擅长领域:临床上的研究方向以颅内肿瘤为主,擅长颅脑显微手术、LITT激光间质热疗及清醒开颅术,且较为擅长儿童脑瘤的个性化方案治疗和癫痫的外科治疗。
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以及神经内镜鼻内入路的颅底肿瘤切除,针对脑膜瘤、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等复杂脑肿瘤等采取内镜下颅内高难度位置的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