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筝筝,在怀孕7个月时突然失明,罪魁祸首正是垂体瘤。是即刻手术还是先等孩子安全出生?医生的回复让筝筝如坠冰窖——如果等孩子足月生产,筝筝可能会永远失明;如果直接手术,孩子可能不保。让对一个期待新生命到来的准妈妈而言实在残酷,最终,虽然筝筝在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切除了部分肿瘤,但是,她的垂体瘤仅在术后1年就复发了……
为什么同为良性肿瘤的垂体瘤却如此棘手,令无数患者惊慌害怕?INC国际内镜大咖、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认为,这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有极大关联:
“侵袭性垂体瘤很难彻底切除,究其原因是肿瘤往周围骨组织(如蝶鞍骨)和海绵窦生长、包裹颈内动脉,还有肿瘤本身的侵袭倾向,使手术难度大大增加。任何肿瘤的第一次手术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垂体瘤而言,第一次如果不能全切,第二次全切的机会就会比较小,甚至导致患者残疾。”
一次手术可以做到全切垂体瘤、保留垂体柄、无任何并发症吗?如果这个肿瘤已经侵袭骨质、逐渐压迫三脑室及周围的正常组织呢?这样一个全切难度极大的肿瘤,却被施罗德教授一次性全切,这对于患者Noah来说,无异于一次重生……
头痛难忍、视力下降,想摆脱这个肿瘤“难”在哪?
43岁的Noah是一位外人眼中的“好好先生”,他有时戴着一副眼镜,会给人留下文质彬彬的印象。然而,不知从哪天开始,Noah感觉自己的眼镜度数又上升了不少,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模糊,随之而来的,是持续性的头痛。
他原以为是因眼镜度数不匹配而产生的不适,可前往眼科却被告知不确定病因。直至他被转诊至神经外科,真相才浮出水面:影像显示出一个大型的垂体瘤。
天性乐观的Noah一开始并未慌乱害怕,既然生病已成事实,如何治疗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然而,对面的医生却面露难色:“现在肿瘤已经生长到较大体积,况且侵袭范围广泛,想要全切怕是十分困难。”
辗转多家医院,Noah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直至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施罗德教授所在的医院。在仔细查看了Noah的病史和资料后,施罗德教授表示自己可以为Noah进行手术,且有全切的可能!这无疑是Noah这段时间求医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然而,想要真的做到全切又不损伤垂体柄等正常脑组织,手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挑战 1:肿瘤侵犯骨质,术后并发症风险大

由于Noah的垂体瘤体积较大,其侵袭范围十分广泛,该肿瘤已明显扩展至垂体腺的骨质包围之外。肿瘤一旦突破骨质,常侵犯蝶窦(鼻后方的含气空腔),术中可能破坏脑膜屏障,进而导致脑脊液漏。若未妥善修补,还可能引发细菌性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鉴于Noah已经出现了视力下降的症状,因肿瘤与视交叉后部紧密粘连,分离时可能损伤视交叉供血血管,术后水肿压迫可导致迟发性视力下降,从而使术前的视力下降更为严重。
挑战 2:压迫三脑室,易损伤重要神经血管

影像显示,Noah的垂体瘤已侵犯周围组织并压迫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周围的关键神经结构众多,除了易引发脑脊液漏之外,还会增加下丘脑损伤的风险,而下丘脑具有控制体温、饥饿、昼夜节律等重要功能,术中直接牵拉或电凝止血可能损伤下丘脑核团,进而导致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同时,肿瘤压迫三脑室还会极大增加重要血管的损伤风险,如位于第三脑室前上方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术中误伤可导致双侧额叶梗死(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缄默症),一旦损伤大脑内静脉也可能引起丘脑水肿或基底节出血。
迎难而上,一次全切,施罗德教授让他重获人生
为了尽全力达到全切,经过术前的详细规划,施罗德教授决定采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一般而言,像Noah这样呈侵袭性生长的肿瘤,常侵犯重要结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较为困难。随着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已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最终,Noah的垂体瘤得到完全切除,垂体柄和残留的薄层正常垂体组织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这决定了患者将来能够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蝶窦区域已被脂肪组织填充,二者结合极大地避免了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风险。
术后几月,Noah并未出现任何不适,可喜可贺的是,他的视力也得到了恢复,如今,早已回归正常生活的他,对人生又多了一次新的感悟和体验,他十分感谢施罗德教授,也因此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
INC国际垂体瘤大咖

施罗德教授拥有超过20年的神经外科疾病咨询和治疗的丰富经验,在国际神经内镜手术领域享有盛誉。他的专长涵盖内镜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囊肿、脑室内病变等)、内镜颅底手术(治疗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等)、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垂体瘤)、微创神经导航脑内手术、以及周围神经手术和癫痫手术。他尤其擅长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经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垂体瘤、脑膜瘤病例切除率均较高,且复发率相对较低。
INC施罗德教授相关阅读
生长迅速、切不干净、总是复发,INC国际大咖一次手术全切侵袭性垂体瘤
大手大脚竟是垂体瘤作祟!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小能手”生了病,该怎么办?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