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

1999-2024 | 与脑膜瘤抗争25年,他如何挺过来的?

发布时间:2025-02-14 11:45:02 | 关键词:与脑膜瘤抗争25年

巴教授来华

  连通世界  共造希望——INC巴教授手术交流回顾

  在人体这座生命殿堂里,大脑如同运转着万亿次计算的"生物超算",既是创造思维的量子宇宙,又是掌控呼吸心跳的生命枢纽。而守护这座"神经城堡"的,是三层精密排列的柔性护盾——脑膜,它们像航天服般隔绝外界冲击,调节颅内生态。但当其中某层护盾的细胞突然"黑化",化作悄然扩张的脑膜瘤时,这场无声的"叛变"便会对大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脑膜

  伽马刀就像隔空发射的电磁脉冲炮——能暂时瘫痪这支叛军,但炮火余波可能误伤城墙(周围脑组织),且暗藏的残兵(残留肿瘤细胞)随时可能死灰复燃。而神经外科医生执掌的"利剑",则是一场直捣黄龙的精准清剿,目的是将肿瘤连根拔起。

伽马刀治疗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亦不可为医。我觉得用这两句话来评价巴教授亦不过分。” INC巴教授中国行中,巴教授就为一名经历了3次手术、3次伽马刀的高难度脑膜瘤患者,进行了成功的示范手术——此次为患者的第4次开颅手术。

MRI影像

  肿瘤位置在枕骨大孔区,严重压迫脊髓、延髓,并且包饶重要的椎基底动脉,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紧密,粘连严重,手术难度极大。周先生及爱人面对疾病时,顽强的姿态以及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

  这是一个与肿瘤抗争25年的故事

  周先生病情之复杂,不止是肿瘤复杂,更是在于他的整个治疗过程。55岁的他,经历3次开颅手术,而且还在不同的位置开颅,更进行了3次伽马刀治疗。第一次开颅术后,肿瘤仅部分切除,还导致了周先生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光感。一次次手术、一次次放疗,情况却一次比一次严重。

  1999年:初现端倪

  周先生的生活被一阵阵突如其来的头晕、头痛打破。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视力也逐渐模糊,仿佛眼前蒙了一层薄纱。这些症状像隐形的敌人,悄然侵袭着他的健康。

周先生的生活被一阵阵突如其来的头晕、头痛打破。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视力也逐渐模糊,仿佛眼前蒙了一层薄纱。这些症状像隐形的敌人,悄然侵袭着他的健康。

  2000年:确诊与第一次手术

  11月,检查结果揭晓了真相:枕骨大孔区发现一颗3cm的脑膜瘤,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他的健康。12月,周先生接受了第一次手术。然而,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手术未能完全切除。术后,他的左眼失明,右眼仅存光感。

  2002年:复发与第二次手术

  8月,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复发,像一场噩梦再度袭来。10月,周先生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但肿瘤依然未能完全切除。这场战役似乎陷入了僵局。

8月,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复发,像一场噩梦再度袭来。10月,周先生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但肿瘤依然未能完全切除。这场战役似乎陷入了僵局。

  2003年:伽马刀治疗的尝试

  2月,周先生接受了第一次伽马刀治疗。希望通过精准的放射线控制肿瘤。然而,复查结果显示肿瘤仍在增大,希望的曙光再次被乌云遮蔽。

  2008-2010年:坚持与抗争

  2008年和2010年,周先生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伽马刀治疗。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与命运的博弈,尽管肿瘤未被彻底消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2023年:症状加重与第三次手术

  5月,周先生的身体再次拉响警报:头晕、头涨、颈部僵硬、半身冰凉,伴随阵发性出汗和麻木。6月,症状进一步加重,头部剧烈疼痛,眼睛灼烧感让他难以忍受。检查结果显示,延髓右前方的肿瘤复发灶再次增大。

6月,症状进一步加重,头部剧烈疼痛,眼睛灼烧感让他难以忍受。检查结果显示,延髓右前方的肿瘤复发灶再次增大。

  9月,周先生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第三次手术。那一刻,他仿佛站在命运的悬崖边,内心的恐惧与无助如潮水般涌来。然而,妻子的坚定与陪伴,像一盏明灯,将他从绝望的边缘拉回。手术后的日子,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头部的胀痛、难以控制的抖动,以及颈部的紧缩感,仍如影随形,提醒着他这场漫长的战役还未结束。

  2023年12月复查,再次复发……

2023年12月复查,再次复发……
2023年12月复查,再次复发……

  巴教授在尽力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正常的功能,为的就是给患者一个争取到更好术后生活质量的机会,真正解决肿瘤这个问题。而面对如此复杂的手术,巴教授术前也直言:

  “如果你第一次做这个手术,我可以在2~3小时内完成,但现在做则需要两到三倍的时间,这是一个高要求的手术”。

  2024年6月,巴教授在苏州为周先生成功进行示范手术!术后周先生反应正常;咳嗽、吞咽、语言、肢体都正常,没有新发的任何神经功能损伤。术后第1天已转出ICU,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5天查房时,周先生的状态良好,他和一直陪伴在身边、不懈寻找治疗机会的爱人一起,向巴教授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巴教授全程主刀手术

巴教授全程主刀手术

  为何这是一台高难、高要求手术?

  第一大难点:位置难

  肿瘤已经压迫上段脊髓和延髓,侵犯了脑干,一般很难到达。而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被誉为人体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但由于该部位拥有诸多重要结构及肿瘤的性质不同,延髓手术复杂性及难度极高。

  ▼巴教授用图纸演示着肿瘤和延髓和脊髓等重要脑结构的关系

巴教授用图纸演示着肿瘤和延髓和脊髓等重要脑结构的关系

  第二大难点:粘连严重

  放疗可诱发肿瘤恶变,肿瘤周围脑组织水肿,导致肿瘤与周围血管、重要脑组织粘连,手术困难及风险增加等。周先生的手术另一大难点是由于之前进行过多次手术和放疗,对于局部结构的破坏。每一次手术以后,都会在以前的手术区域会形成很多瘢痕与粘连。而多次的伽马刀也会加重了神经和血管粘连,包括肿瘤和脊髓、延髓之间的正常结构,和椎动脉以及第9、10、11神经,粘连非常严重。因此,手术剥离的过程都是非常的困难,非常耗时间,巴教授的手术原则是非常小心去剥离,保护患者的功能。

  第三大难点:椎动脉暴露

  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手术中,椎动脉必须得到很好的暴露,这肯定会是一个大问题。椎动脉给延髓供血,但是目前也出现粘连严重的问题。一旦损伤椎动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无法行走等等。因为之前的手术导致的瘢痕已经形成,需要从更下面的位置暴露椎动脉,然后慢慢切除。

  脑膜瘤,伽马刀VS外科手术

  1884年,140年前,神经外科医生Francesco Durante成功通过额下入路切除一名患者的左侧嗅沟脑膜瘤并使其获得长期生存获益,开创了此类手术的先河,在神经外科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脑膜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外科治疗是必经之路。伽马刀不能直接解除肿块的占位效应、缓解神经症状、明确组织病理。

脑膜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外科治疗是必经之路。伽马刀不能直接解除肿块的占位效应、缓解神经症状、明确组织病理。

  放疗风险及副作用

  大部分脑膜瘤的病因不清。然而脑膜瘤的确会和既往接受的放疗关联,虽然尚不明确放疗的绝对风险,但很多病例的潜伏期超过20年。流行病学研究的长期随访观察到:几十年后脑膜瘤的发病率仍继续升高,且在年龄较小时接受放疗者的风险可能最高。一项研究纳入了4000多例接受过颅脑照射的儿童期癌症幸存者,发现他们40岁前发生脑膜瘤的累积风险为5.6%。

  放疗在短期内可引起一系列与反应性水肿相关的症状,有时也会对受照射组织产生直接损伤,如垂体功能减退、脑卒中或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等迟发性影响。颅脑照射后,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可延迟出现,与受照射脑组织体积和放射剂量有关。

脑膜瘤,伽马刀VS外科手术

  脑膜瘤手术对预后影响有多大?

  肿瘤全切除(Simpson I级)时,10年复发风险9%。手术切除程度直接影响术后复发率,已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切除肿瘤(Simpson IV级)时,10年复发风险达40%。(不同研究,数据可能有所不同。)

Simpson分级

  对于良性(WHO 1级)脑膜瘤的治疗,与部分切除相比,完全切除(可行的话)能够显著改善局部控制情况和无进展生存,且不受脑膜瘤分级和其他预后因素的影响。

  对于非典型性和恶性(WHO 2级和3级)脑膜瘤,如果脑膜瘤位于手术可及部位,则首选完全手术切除,因为完全切除肿瘤及其附着的硬脑膜可达到积极效果,并且脑膜瘤切除程度被一致认为是PFS(无进展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当然应该承认,并非所有脑膜瘤都能被全切除,外科医生有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不得不残留肿瘤,但是,竭尽全力全切除肿瘤同时保留或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应该是外科医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资料:Franco DeMonte, Michael W. McDermott, Ossama Al-Mefty,Mitchel S. Berger,  Al-Mefty’s Meningiomas.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