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

​​岩斜区脑膜瘤怎么治疗?INC福教授破解高危区域手术困局

发布时间:2025-04-15 13:53:13 | 关键词:INC福教授破解​​岩斜区脑膜瘤高危区域手术困局

  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岩斜坡区脑膜瘤怎么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手术步骤是什么?

  Karen的故事或许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70岁的她因剧烈面部疼痛而前往当地医院求诊,然而,常规的治疗方案却未能缓解她的痛苦,此后,她的病情持续加重。在数周后,竟发展出步态紊乱等其余症状,这位花甲老人的日常生活彻底陷入困境。

  Kren的一系列症状究竟因何而起?她在在巴黎Lariboisiere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诊室找到了答案——在她大脑的岩斜坡区域,潜伏着压迫神经的脑膜瘤。这个隐匿的肿瘤犹如定时炸弹,正是引发让她种种症状的元凶。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被患者亲切称为"福教授")为Karen进行了手术治疗,成功实现肿瘤近全切,彻底解除了病变对她神经的压迫。

  巨大侵袭性脑膜瘤,手术刻不容缓!

  Karen的脑膜瘤病灶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

  肿瘤发生位置不同,桥小脑角脑膜瘤以第V、Ⅶ、Ⅷ颅神经损害和小脑功能障碍多见。常见症状包括继发面肌痉挛、耳鸣、眩晕;当肿瘤向偏上发展涉及到三叉神经,继发三叉神经痛;向下可以涉及舌咽神经,引发舌咽神经痛。晚期肿瘤较大时可合并颅内压增高。

  而影像学检查揭示,Karen脑内的岩斜区巨大肿瘤已突破常规生长界限,不仅严重压迫脑干结构,更向幕上区域广泛侵袭,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形成具有致命风险的梗阻性脑积水因此,需要尽快实施手术!

术前影像学表现:右侧大型岩斜坡脑膜瘤,伴幕上侵犯,可见脑干受压现象,肿瘤延伸至梅克尔腔及右侧海绵窦。

术前影像学表现:右侧大型岩斜坡脑膜瘤,伴幕上侵犯,可见脑干受压现象,肿瘤延伸至梅克尔腔及右侧海绵窦。

  这台手术有多难?解析五大挑战!

  然而,右侧桥小脑角区解剖空间虽狭小,却汇聚了脑干、桥脑、小脑等重要中枢结构,穿行着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复合体及后组颅神经等多组神经束,更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后下动脉等关键血管穿行其间,形成复杂的神经血管网络。在该区域进行手术,十分具有挑战性。

这台手术有多难?解析五大挑战

  1)位置深在:岩斜区位于颅底深处,周围环绕着众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包括脑干、小脑、内耳和颈内动脉等。由于手术操作空间有限,使得手术难度较大。

  2)解剖复杂:岩斜区周围布满了关键的神经和血管结构,任何细微牵拉均可能引发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致命性血管损伤。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必须细致地识别并保护这些结构,以防止造成损伤。

  3)暴露挑战:岩斜区位于颅底深处,其手术入路较为复杂,通常需要采用特定的手术入路技术才能抵达肿瘤所在部位。入路设计需权衡脑组织牵拉程度与病灶暴露范围,尤其当肿瘤向Meckel腔或鞍旁扩展时动态调整骨窗范围及硬膜切开角度。

  4)残留风险:鉴于岩斜区脑膜瘤所处的解剖位置及其周围结构的复杂性,手术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肿瘤的完全切除,这可能导致术后较高的肿瘤复发率。

  5)并发症风险:岩斜区脑膜瘤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较高,除直接神经血管损伤外,还包括术后脑脊液漏、无菌性脑膜炎及脑干水肿等系统性反应。

  福教授的解决方案:微型联合岩骨入路

  福教授在手术中采用了微型联合岩骨入路(mini-CTPA)。

  这是福教授对于联合岩骨入路的一种微创改良方法。它主要关注由横窦乙状窦交界(TSSJ)在横窦和蛛网膜下隙(SPS)切断后移位形成的窦硬膜角和颞小脑间隙。尽管由于肌肉分离较少和颅骨切开术较小,微型经岩骨联合入路手术自由度有所减少,但在岩斜区和脑干暴露区域方面,与联合岩骨入路几乎没有区别。

手术通道示意图:右侧微联合岩骨入路(mini-CTPA)

手术通道示意图:右侧微联合岩骨入路(mini-CTPA)

  微型经岩骨联合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微创特性

  通过其更小的针对岩嵴和颞小脑走廊的颅骨切开术,可减少手术对软组织的创伤,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风险。

  因此,患者在术后疼痛和不适感得到减轻,能够更快地恢复,从而尽早重返正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这种改良的切口允许轻松自然地重新附着肌肉,兼之创口的减少,患者的术后疤痕会相应减轻,从而提高患者的美容效果。

  保护神经功能,实现近全切除

  手术中,鉴于脑干在维持生命功能和神经传导中的关键作用,福教授在处理与脑干紧密相邻的肿瘤部分时,采取了保守策略,从而避免对脑干造成潜在损伤。

  手术成功实现了肿瘤的近全切除(near total remobal, NTR)。术后评估显示,患者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

  这表明手术在有效切除肿瘤的同时,成功地保护了脑干等重要神经结构的功能完整性。

术后影像学表现:肿瘤已实现大体切除,同时观察到神经血管结构得到有效减压。

术后影像学表现:肿瘤已实现大体切除,同时观察到神经血管结构得到有效减压。

  INC国际脑膜瘤手术大咖

福洛里希教授

  推荐阅读:

  “终于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福教授创新入路为脑膜瘤患者带来「生路」

  INC两大国际教授深度剖析 | Kawase入路 vs 内镜经鼻入路,哪种更适用于脑膜瘤?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盘点 | INC福教授挑战高难度脑瘤手术需要“兵分几路”?

  走进INC福教授手术“现场” | 想知道你的脑膜瘤是如何被切除的吗?

  女性患病风险可增长20.7倍!为什么脑膜瘤更“爱”女性?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