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国治疗案例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松果体区肿瘤

脑瘤「盯上」8岁男孩,头痛背后藏着的童年危机

发布时间:2025-02-20 15:18:11 | 关键词:儿童头痛背后藏着的童年危机

  儿童脑瘤,老说头痛要留心

  生活中头痛的情况很常见,但发病原因却各种各样。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健康总是排在一位的。如果好端端的孩子一直抱怨头痛……那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充满担忧。

儿童脑瘤,老说头痛要留心

  那些抱怨头痛的孩子,他们的最后诊断是什么?

  英国一项基于全科医生研究数据库的大型历史队列研究,对5-17岁因头痛就诊的儿童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然而,面对孩子反复长期的头痛,脑瘤的担忧仍是父母、患者和医生关注的重点。研究显示,有头痛症状的儿童患原发性脑瘤的风险为0.03%,虽然总体风险较低,但反复头痛的患者患脑瘤的风险比无头痛病史的患者高出6.5倍。

研究显示,有头痛症状的儿童患原发性脑瘤的风险为0.03%,虽然总体风险较低,但反复头痛的患者患脑瘤的风险比无头痛病史的患者高出6.5倍。

  8岁男孩小志活泼可爱,是一家人的开心果。然而,命运却对小志一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小志突发头痛,父母赶紧带小志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万万没想带竟然是由于脑子里松果体区长了肿瘤,并且肿瘤还导致了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松果体区长了肿瘤

  提起松果体区的肿瘤,大家心里一定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松果体区在哪?怎么治疗呢?该区域位置极深,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操作空间很小,治疗难度很大。儿童和成人又有何区别?

  一、松果体区肿瘤:儿童 VS 成人

  松果体位于间脑顶部,属于大脑中心区域,周围遍布重要的脑组织结构和神经血管组织,因脑功能区繁多,对人体极为重要。如果不小心“碰坏”松果体区的任何组织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松果体区肿瘤的根治切除历来被神经外科视为“重大疑难手术”。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不仅要保证切除率,还要避免对松果体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不仅要保证切除率,还要避免对松果体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儿童松果体区肿瘤与成人松果体区肿瘤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儿童松果体区肿瘤视为成人肿瘤的缩小版。

  1. 病理类型差异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

  ·生殖细胞瘤无年龄分布差异;

  ·非生殖细胞瘤和绒毛膜癌在 9 岁以下的患者中更常见;

  ·畸胎瘤在小年龄段及16-18岁患儿中多见;

  ·内胚窦瘤和胚胎癌多见于青春期中后期。

  松果体细胞瘤更常见于成人患者,大多数患者在20至40岁之间发病,松果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患者。

  2. 临床表现差异

  儿童:由于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更容易出现脑积水相关的症状(如头围增大、嗜睡)。此外,儿童松果体区肿瘤可能伴随性早熟(尤其是生殖细胞肿瘤)或生长发育异常。

  成人:成人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更为典型,如头痛、视乳头水肿等,但性早熟等内分泌症状较少见。

  3. 治疗策略差异

  儿童:治疗需特别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长期生活质量。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但对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如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常需辅以放疗和化疗。由于儿童对放疗的耐受性较差,放疗剂量和范围需谨慎控制,以避免对发育中的脑组织造成损伤。

  成人:成人患者的治疗更倾向于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决定是否进行放疗或化疗。成人的放疗耐受性较好,治疗方案相对更为激进。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们的神经系统正处于蓬勃成长阶段,其代偿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均显著优于成人。尽管他们对手术的耐受性可能稍逊一筹,但术后的恢复速度却常常令人称奇,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

  然而,儿童脑肿瘤手术的难度却异常艰巨。孩子们并非成人的简单缩小版。他们的病情变化更为迅速,疾病风险也相应增加。

  幼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他们的脑组织、颅骨和血管等结构尚未发育成熟,这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例如,幼儿的颅骨较薄,可塑性强,这意味着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以避免损伤。

  儿童的血容量相对较少,如果说成人的血容量如同一盆水,那么孩子的血容量可能仅相当于一碗水。然而,婴幼儿脑肿瘤有时却异常巨大,甚至能占据半个颅腔。在手术过程中,即便出血量只有十几二十毫升,麻醉机上的血压数值也会明显下降。这时,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足够的胆量。

  二、小志一家:如何迎战?

  小志一家人问遍了各地专家,得到的答复多是建议做脑脊液分流加辅助放化疗。然而脑脊液分流只能暂时控制孩子脑积水症状,造成脑积水根源的“罪魁祸首”——松果体区肿瘤并没有得到解决。

  儿童幕上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体严重程度取决于梗阻的位置、脑积水的进展速度以及是否及时治疗。

  严重性

  颅内压增高:梗阻导致脑脊液无法正常循环,颅内压升高,可能引发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脑组织损伤:持续高压可能压迫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认知、运动等功能。

  发育迟缓:儿童大脑处于发育阶段,长期脑积水可能影响智力、运动等发育。

  想到孩子还那么小,一天不解决这个脑内的隐患,哪怕暂时解决了眼下的症状,后面也会发展出新的症状。况且肿瘤可能还会影响小志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智力发育水平。小志父母越想越心焦,决心不管如何,都要找到安全主刀的医生为小志摘除肿瘤。

  在多方搜寻下,他们了解到德国有一位脑干颅底肿瘤手术大咖——INC巴特朗菲教授,询问教授能否为小志进行手术。

  INC国际手术大咖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 (巴特朗菲) 教授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 (巴特朗菲) 教授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 (巴特朗菲) 教授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提名委员会前主席

  欧洲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ical Review》主编(2004-2016)

  世界神经外科学院创始会员

  美国神经外科学院通讯会员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

  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血管神经外科主任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

  巴教授了解到小志的情况后表示,孩子目前已经有手术指征,自己可以为孩子进行全切肿瘤手术。

  手术过程中,俯卧位,后正中头皮切口,取幕下小脑上入路结合幕上枕下乙状窦旁经小脑幕入路,最终肿瘤得以全切除,且尽力减少了组织的损伤,对预防后期肿瘤的复发起到了极大作用。

术后第一天小志依然保持清醒状态,在术后ICU观察两天之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并且顺利出院。小志之前的各种症状慢慢消失,恢复了正常机体功能,最近复查时肿瘤也并无增长。

  术后第一天小志依然保持清醒状态,在术后ICU观察两天之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并且顺利出院。小志之前的各种症状慢慢消失,恢复了正常机体功能,最近复查时肿瘤也并无增长。

  三、脑肿瘤头痛与普通头痛如何科学鉴别?

  当你感觉到头痛时,并不代表你的大脑本身受伤了,可能那些对疼痛敏感的组织,比如环绕或贯穿脑部的肌肉、脑膜、静脉和动脉出现了异常。相比普通头痛,脑肿瘤头痛有这些特点。

  1. 脑肿瘤头痛呈进行性加重

  在脑瘤初起时,脑组织受压较轻,头痛为间歇性,表现为或长或短的缓解期,疼痛程度较轻,多为钝痛。随着肿瘤逐渐增大,肿瘤直接牵引、伸展和挤压脑血管,也会压迫脑组织,使大脑的血液和脑脊液循环出现障碍,颅内压力增高,刺激对痛觉敏感的神经、脑膜,头痛也日渐加重并呈持续性。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在原发病因好转后通常会自行消失。

脑肿瘤头痛呈进行性加重

  2. 脑瘤头痛常有伴随症状

  如头痛同时伴随其他一些症状,如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癫痫、精神意识障碍、偏瘫等则高度怀疑颅内有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脑瘤头痛常有伴随症状

  3. 脑瘤头痛的其他特点

  脑瘤的头痛在可能在清晨明显,有咳嗽、喷嚏、低头等动作时,常使头痛加重,坐位或站立位则减轻,头痛的部位多为全头弥漫性。脑瘤患者头痛出现的时间不同,对头痛的感受也不同。老年人头痛出现较晚,因为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的容量相对较大,对增大的肿瘤有一定的耐受性。年轻人则不然,出现头痛较早、较严重。小儿因颅骨的骨缝尚未完全闭合,对颅压增高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所以头痛出现也较晚、较轻。

  四、对抗儿童脑瘤: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这是一群灵魂与艺术家灵魂相契的精英。对他们而言,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匠心独运的创作,他们怀揣着将每一部作品雕琢成无瑕艺术品的梦想。

  很多时候,哪怕是同样位置的手术,有的孩子术后能健康存活,有的孩子还是很快凋零。为什么?

  或许这就是“艺术Art”和“手艺Craft”的区别……

  “大概20年前我曾经在苏黎世针对这个主题进行过讲座。其实要将‘艺术Art’和‘手艺Craft’进行区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神经外科绝大多数工作都是依靠双手来进行,这一点很像手艺人,比如制表工匠,他们同样需要精细的操作来完成他的工作,但我们不会把制表工匠称为艺术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如雕塑家、画家等,他们的艺术形式,很难第一眼就看透。第一眼只能看到外在的形状,但只有深入探索,才能体会在作品内部传递的信息。”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对于巴教授这样的国际神外大咖,需要像精密的工匠一样,通过经年累月地积累训练自己的技能。但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哲学、内在精神态度融入手术中,这才能称为艺术。因为神经外科和医学的其他学科都不一样,任何微小的错误或判断失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也正因此,对待手术,巴教授都力求每一招每一式都尽力做到精细,做到尽全切肿瘤的同时极力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尤其对于儿童,他们的未来太长了!

  天气渐暖,春日将近,与春天一起渐近的,还有凝聚着多名疑难脑瘤患者翘首期盼的生命之光。国际知名神经外科大咖,INC巴特朗菲教授将于下周正式抵达中国,此行首站将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后续将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

INC巴特朗菲教授将于下周正式抵达中国,此行首站将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后续将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

联系INC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病情简介:

大家都在看

神经外科治疗

脑肿瘤

照片/视频云集

神外资讯

神外历史

Neurosurgical History

神经外科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

Academic Visits

出国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国际治疗

Internation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