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期间,本来在快乐休假的三十四岁友友(化名),突发头痛,并且连续两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敏。友友的先生感觉不对劲,于是,他带着友友去了医院进行检查。这一检查,就被确诊了基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这可吓坏了友友和她的先生,开始了四处寻药问医的道路。
许多医生都说,基底节区很重要,它管着很多东西的,不能轻易手术的。那么,这个基底节区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呢?确诊了脑动静脉畸形到底要不要选择治疗?
基底节区是大脑深处的一部分,包括若干关键的神经结构,如纹状体、苍白球和黑质等,主要负责运动控制和多种认知功能。简单来说,基底节区=基底节+内囊+周围的白质;是负责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视神经等重要神经的核心功能区。
基底节区是医学影像学名词。现代磁共振系统,不断发展,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对比。但即使如此,仍然难以准确区分是基底节与邻近白质,因此,影像医生可能会将此宽泛地描写成“基底节区“。它其实既包括了基底节神经核团,也包括了它邻近的白质纤维。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异常的血管网络,其中动脉直接与静脉连接,绕过了毛细血管系统。这种畸形可能导致血流速度异常增加,进而引发血管破裂和出血。基底节区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又比较脆弱,由一些叫作小穿支的小动脉供血,恰恰是缺血和梗塞最容易发生的地方。AVM也由于其位置敏感,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显著的威胁。
基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有什么临床表现让大家发现病变的出现?
基底节区的AVM通常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和运动功能障碍。由于AVM的破裂风险,患者可能经历突发的、剧烈的头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和呕吐。癫痫发作是由于异常血管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刺激引起。此外,若AVM发生破裂,可能导致脑出血,进一步引起神经功能下降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治疗的必要性和治疗时机
基底节区位于脑深部,周围被重要的神经结构、血管和白质纤维束所包围。这个区域的AVM可能会影响重要的神经功能,特别是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如果AVM破裂出血,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致命。因此,基底节区的AVM具有更高的出血风险和更高的治疗风险。
AVM 的DSA影像
未破裂的AVM通常可能呈现无症状,但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癫痫或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综合考虑年龄、症状及畸形的大小,确定治疗的时机显得至关重要:
症状性 AVM:对已经引起出血、癫痫或神经功能缺损的AVM,积极治疗可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无症状性 AVM:对未破裂且无明显症状的AVM,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一般健康状况,以及治疗的潜在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或畸形较小的患者,密切监测可能是优先选择。
综合考虑治疗与风险
对于基底节区AVM的治疗,医生需权衡其潜在利益与风险。不治疗可能带来的主要风险包括脑出血和随之而来的永久性神经损伤。根据多项临床研究,未经治疗的AVM患者出血的年风险约为1%到3%,且每次出血后死亡和残疾的风险显著增加。相比之下,治疗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基底节区AVM的治疗应以患者的预期生活质量为首要目标。任何治疗方法都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个体需求和治疗风险。对于高出血风险的症状性AVM,积极治疗通常是合理的选择。而对于无症状的低风险AVM,权衡治疗风险和潜在并发症,密切监测可能更为适当。
小结
基底节区的脑动静脉畸形治疗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综合评估与决策,以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后续我们会继续更新关于基底节区AVM的治疗手段和选择,关注我们,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