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85岁了为什么还选择手术?”
“保守观察不好吗?”
这是85岁高龄的润一常常被提问的问题。
事实上,在诊断出左侧无症状性后交通动脉瘤之初,他并没有什么症状,出于年龄考虑,他也接受了保守观察这一方案。
然而,这个“不定时炸弹”在他的脑中长大又长大,两年间从12毫米发展到了35毫米,血栓压迫脑干和丘脑!之后,他的身体状况迅速下降,偏瘫、迟钝……一度卧病在床。
在病变的威胁下, 他终于下定决心,选择直面手术!
然而,润一这样的高龄患者手术难度非常高:肿瘤粘连,血管脆弱,凝血功能下降……让无数医生望而却步。
幸运的是,润一遇见了INC旗下世界神经外科专家团(WNEG)成员Akitsugu Kawashima(川岛明次)教授。
川岛教授对巨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评估润一的情况后,选择了动脉瘤夹闭术。这种手术无需介入血管,从而很好地避开了润一因高龄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润一的手术十分成功,术后影像证实动脉瘤夹闭,血栓完全清除,他术前的神经症状得到了好转,术后也没有其他并发症。
事实证明,在川岛教授这样的神经外科大咖的保驾护航下,即使是高龄患者,也能顺利接受手术,成功战胜脑瘤!
八旬老人罹患动脉瘤,两年后脑瘤体积扩大两倍
八十多岁的润一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定期接受预防性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中。
在某一次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脑内存在左侧无症状性后交通动脉瘤。通过血管造影技术,进一步确认了他的动脉瘤的大小,直径大约有12毫米。
诊断4个月后的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直径为12毫米,起源于后交通动脉。
颅内动脉瘤(IA)是大脑动脉出现的异常膨出,是生命的隐形不定时炸弹。当肿瘤发生破裂时,血管会形成一种类似“水泡”的扩张(自发性)。这种扩张的血管壁会变得极其薄弱,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不可预测性)突然破裂,导致出血。颅内动脉瘤除个别情况外,均应积极地给予手术治疗。
然而,彼时的润一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考虑到他的年纪,医生建议先不急于治疗,而是定期观察。但没想到,这个动脉瘤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逐渐长大,最终竟然变成了一个直径30毫米的大瘤!不仅如此,瘤内的血栓还压迫到了脑干和丘脑……
诊断2年3个月后磁共振成像显示动脉瘤内有血栓,直径达30mm,压迫脑干。
偏瘫、迟钝、卧病在床…让他下定决心直面手术
润一开始感觉右边身体不太灵活(右侧偏瘫),眼睛也有些不对劲(左侧动眼神经麻痹);在之后的四个月间,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意识水平下降),最后几乎只能躺在床上。
等润一再次做MRI检查时,发现这个瘤已经长到了35毫米!
在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上,病灶直径扩大到35mm。
6个月后动脉瘤从后交通动脉向上扩张。右侧大脑后动脉未见。
润一脑内的动脉瘤发展异常迅速,让他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家人心中的焦虑与日俱增。他们深知,肿瘤的体积会增加手术的难度,接受治疗已经刻不容缓!
然而,润一的年龄成为了横亘在治疗之路上的一个大难题。许多医生在了解到他的年龄后,都面露难色,担心高龄患者难以承受手术的风险。
对于润一这样的高龄患者(一般指75岁以上)而言,进行开颅手术风险较高。他们的动脉瘤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分离过程中易损伤周围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变得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大出血。凝血功能异常也随之而来,更增添手术的出血风险和止血难度。
此外,高龄患者的器官功能普遍衰退,尤其是心肺功能,从而影响麻醉的耐受性。而各类基础疾病,则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还可能影响术后的恢复和预后。
这一个个“拦路虎”,让不少医生望而却步。
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润一的家人遭遇了无数次的拒绝。但他们没有放弃希望,依然坚持不懈地寻找愿意为润一治疗的医生。
而川岛明次教授,这位在血管神经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让他们看见了痊愈希望。
川岛教授成功手术:动脉瘤夹闭、血栓全清、无并发症
对于润一这样的高龄患者,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而经过评估后,川岛教授决定采取动脉瘤夹闭术为润一进行治疗。
该种手术方法需先在颅骨上切开一个开口,称为开颅术,用来定位动脉瘤。而后在动脉瘤的“颈部”放置一个小夹子,阻止正常血流进入。通过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夹闭,让瘤体失去血供,进而消除破裂的风险。这一手术复发率较低,同时能够清除血肿。
动脉瘤夹闭术为何适用于润一这样的高龄患者?
直接有效:动脉瘤夹闭术通过直接夹闭动脉瘤颈部,彻底隔绝瘤体与血液循环的联系,从而有效预防破裂出血。
血管条件考量:高龄患者常伴有血管硬化、狭窄等问题,血管内栓塞操作难度大,风险较高。而夹闭术不涉及在血管内部操作,因此更能保留血管的完整性,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凝血功能影响小:动脉闭塞搭桥术需要建立新的血管通路,可能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夹闭术则相对简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
术后恢复快:相比其他手术方式,夹闭术的术后恢复相对较快,更适合高龄患者脆弱的身体条件。夹闭术的长期稳定性也有助于降低再手术的风险。
术前,川岛教授对润一进行了全面体检,以评估整体健康状况。此外,还进行了特异性检查,以明确动脉瘤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凝血功能检测,以备提前发现并处理凝血异常。
动脉瘤夹闭术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容易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也较多。
但经由川岛教授的手术,润一术后无并发症,神经症状减轻。术后2周3D-CT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血栓完全清除。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有所改善,意识恢复到GCS15(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显示意识清醒),右偏瘫好转。术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部分好转。
经左外侧裂入路的手术视野。动脉瘤切除术后,动脉瘤夹闭成功,血栓被清除。动脉瘤周围未发现血管。
术后CT显示脑干解除占位效应,无缺血性病变。
总结
脑动脉瘤一旦发现需要积极干预,以免突发破裂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颅内动脉瘤的预后与病人年龄、术前有无其他疾患、动脉瘤的性质、有无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而高龄患者尤为脆弱,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更需要一位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大咖”医生来为保驾护航,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才能为生命多加一道保险。
川岛明次教授 Akitsugu Kawashima (日本)
国际知名脑血管病搭桥手术专家
国际烟雾病手术大咖
日本杰出的脑脊髓血管病开颅和介入“双栖”手术专家
圣路加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2023年7月-至今)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八千代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主任(2013-2023)
擅长领域:川岛明次教授是是少数同时掌握开颅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及脊髓血管病的杰出专家。他对巨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如烟雾病、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为擅长脑血管搭桥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栓塞术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在大量为儿童甚至婴儿进行的脑血管搭桥手术案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外,在颅底肿瘤、脑积水等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川岛教授也有独到见解。